小麦市场分析
购销节奏放缓 小麦价格弱势调整
一、小麦生产与收购
进入7月,东北地区大部水热较充足,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黄淮等地出现大范围降水过程,利于土壤增墒和缓解局地旱情;西北地区大部、内蒙古、黑龙江北部春小麦大部处于开花至乳熟期,部分地区已成熟。初春气温回升较快,4月以来北方麦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略低,小麦幼穗分化时间延长,穗粒数增加,夏粮单产提高。抽穗开花期,各地光温水条件较为适宜。灌浆成熟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小麦干物质积累和品质提高。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小麦产量13,434万吨,比2020年增加258.9万吨。2021年夏粮播种面积恢复性增长,单产稳步提高,夏粮喜获丰收。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网站最新消息,截至7月1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3562.4万吨。其中:江苏收购868.9万吨,河南收购858万吨,山东收购554.6万吨,安徽收购445.4万吨,河北收购290.1万吨,湖北收购101.5万吨。
二、市场行情综述
(一)全国市场
进入7月份以来,小麦上市量增加,需求方由于部分储备库轮入接近尾声,且面粉企业有了一定库存,市场的采购节奏有所放缓,市场供需的此消彼长使得主产区小麦价格稳中略显偏弱运行。虽然各地小麦波动频繁,但调整幅度相对狭窄。受玉米、麸皮价格下跌的影响,饲料企业需求减弱,且集中采购也多是低价的雨后小麦。另一方面,面粉加工企业对优质小麦依然有较强的刚性需求,相较于普通小麦价格的阶段回调,主产区优质小麦价格基本维持稳定。截至目前,全国主产区小麦价格指数为2,526 元/吨,较上周下跌4元/吨,跌幅0.16%,较去年同期上涨206 元/吨,涨幅8.88%。
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表1 近期加工企业小麦收购价格日报
目前正值暑期,面粉销售处于传统淡季,下游销售节奏偏慢,不过由于企业开机率较低,面粉价格也基本维持弱势平稳运行。截至目前,河北石家庄面粉收购价格为2,930元/吨;山西太原收购价格为2,930元/吨;山东济南收购价格为2,960元/吨;河南郑州收购价格为2,950元/吨;安徽宿州收购价格为2,960元/吨;江苏徐州收购价格为3,000元/吨。副产品方面,由于近期小麦价格高位回调,麸皮价格出现上涨,市场供应量仍显不足。淡季已至,面粉的消费量下降,原粮成本处于高位,因此麸皮价格很难出现大幅下滑, 麸皮价格将整体保持坚挺, 当前全国麸皮均价为1,864元/吨。
近期正值夏粮上市的高峰期,省内市场可流通小麦数量增加。由于今年收购主体普遍注重对小麦质量的要求,市场对本地达标小麦的需求量增大,严格要求下,小麦销售难度增加。小麦制粉需求低迷,面企压价收购偏多,基层农户随着市场行情易跌难涨,惜售心态稍有松动,贸易商近期收购也多是随收随走,受收粮成本高,质量风险大的影响,追加库存的意愿普遍不高。预计短期内省内小麦收购价格整体以弱势运行为主,据了解,目前加工企业小麦收购价格为2,620-2,640元/吨,粮食经纪人小麦收购价格为2,540元/吨,较上月略降。基层粮源收购达到六七成。据各市区粮食部门统计上报,截至7月25日,全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21年新产小麦170.62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71.91万吨。
截至7月27日,西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通过国家粮食交易平台累计成交省级储备轮换小麦17.50万吨,成交均价2,572元/吨;累计销售市级储备轮换小麦9.31万吨,成交均价2,551元/吨;累计销售县级储备轮换销售小麦3.02万吨,成交均价2,433元/吨;累计采购县级储备轮换采购小麦3.35万吨,成交价2,808元/吨。
三、美国农业部7月份小麦供需报告
本月预估2021/22年度全球小麦的情况是:供应量和消费量减少,贸易量增加,期末库存减少。预计供应量将减少530万吨,至10.826亿吨。全球产量将减少200万吨,降至7.924亿吨,但仍保持在历史最高水平。全球消费量下调为7.909亿吨,主要是由于俄罗斯、美国和哈萨克斯坦的饲用量减少部分将抵消其他几个国家的食用、种用、工业用量的增加部分。全球贸易量将增加80万吨,至创纪录的2.04亿吨,这是由于欧盟、乌克兰和澳大利亚的出口增加部分将抵消加拿大、哈萨克斯坦和美国的出口减少部分。全球期末库存下调510万吨,至2.917亿吨,但仍高于去年。
四、后市分析
本轮主产区普通小麦价格小幅回调,一方面是近来粮库轮换收购工作放缓,有的已进入收尾阶段;另一方面,面粉进入消费淡季,企业开工率不高,再加之前期已采购部分库存,收购节奏也在有意放缓,且目前的小麦价格仍处于相对高位,短期内价格上行压力较大。由于大量的粮源仍滞留于流通领域,在供给充足需求放缓的购销形势下,预计短期内小麦价格仍将会继续维持高位震荡调整格局。另外,近期需关注河南地区降雨天气对小麦品质和市场供应量的影响。
章宁芮
玉米市场分析
玉米需求疲软 价格继续下探
一、新季玉米生长状况
据农业农村部7月20日消息,今年国内玉米播种面积明显增加,东北华北主产区气象条件总体有利,玉米苗情较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21年7月预测全国玉米种植面积为42900千公顷,较去年增长4%,产量为2.735亿吨,较去年增长4.9%。
天气方面,据中央气象台网最新消息,近期东北地区大部光温充足、降水适宜,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黄淮等地出现大范围强降水过程,利于土壤增墒和农业蓄水储水,但强降雨造成部分农田出现渍涝、作物受淹和倒伏。江淮、江汉和西南地区大部时段光温水匹配较好,适宜玉米生长发育。
目前,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大部春玉米处于拔节至吐丝期,西南地区大部处于吐丝至乳熟期、局地进入成熟阶段,广西大部已收获。全国春玉米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31%、68%,分别比上周增加5个百分点和减少3个百分点。
二、市场行情综述
图1 近期玉米现货价格趋势图(来源:卓创资讯)
【玉米市场持续遇冷 现期玉米价格双双走低】
进入7月份以来,与炎热的天气相比,国内玉米市场在多重考验之下整体表现有点“冷”,玉米价格紧跟6月行情一路下行,月底趋稳。供给面整体利空市场行情:东北等地玉米苗情较好,叠加新作玉米种植面积增加,有增产预期;河南汛情严峻,不过对当前玉米生长影响有限;上半年国内玉米进口再创记录,加上谷物替代有效补足缺口。需求均有弱化:饲料产能环比转降,生猪养殖亏损困境仍存,饲料消费乏善可陈;深加工停产检修增加,开机率持续低迷。
7月末由于售粮主体卖粮积极性受挫,深加工企业玉米到货量环比明显下降,国内玉米现货价格跌势有所放缓,东北产区玉米价格有所反弹,华北玉米价格窄幅震荡。
截至目前,黑龙江、山东部分企业玉米挂牌价周环比反弹10~40元/吨,黑龙江、吉林三等玉米收购价格为2,590~2,650元/吨,山东三等玉米价格为2,810~2,950元/吨。北方港口玉米集港价止跌反弹,辽宁锦州、鲅鱼圈港口15%水分二等新玉米散船平舱价为2,680~2,730元/吨。南方销区需求持续低迷,沿海进口谷物竞争激烈价格下降,仅一等优质玉米价格保持在2,900元/吨以上。
期货市场:震荡区间告破,短期缺乏有力支撑。目前,大商所玉米主力合约跌破2,600-2,900震荡区间,价格临近2,500关口。
图2大商所玉米主力合约日K线图(来源:东方财富网)
三、玉米消费
【消费整体延续下降趋势 深加工开机率走低】
截至目前,我国生猪均价16.10元/公斤,周环比下跌0.87元/公斤,即5.13%,生猪效益区间为-100~100元/头,头均效益46元/头,同比缩水98.3%。中长期看,虽然当前猪价跌势放缓,国内生猪产能恢复有利于饲用谷物消费,但当前替代品消费从未停步,多地仅剩小猪和母猪料中使用玉米,玉米饲用需求弱势难改。
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6月全国饲料产量为2,508万吨,环比下降2.8%,同比增长19.5%;其中,猪料环比下降6.9%,同比增长53.5%。目前生猪产能虽已恢复,但猪价低迷、成本高,企业经营风险仍存,大型养殖企业多已放缓扩张步伐,后期随着养殖产能趋于稳定,玉米等原料需求也将趋于稳定。
另一方面,受国际疫情防控形式依然严峻影响,玉米深加工下游产品市场仍不景气。近期淀粉企业开机率持续下滑,淀粉报价偏弱,玉米酒精报价局部下跌,玉米副产品部分反弹。据了解,7月份以来,玉米淀粉行业平均开机率可能将跌破50%,国内淀粉库存已连续6周上升,酒精行业也正处于夏季轮休高峰期,使得短期玉米消费雪上加霜。
四、分析预测
国内:农业农村部《2021年7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显示,本月对2021/22年度中国玉米供需平衡表预测数据与上月保持一致,报告指出近期美国玉米产区气候条件改善,国际玉米价格高位回落,后期天气因素值得继续关注。
国际:《美国农业部报告》7月预估2021/22年度美国玉米的情况是:供应量、饲用量、出口量和期末库存均增加。根据种植面积报告显示,由于单产保持不变,而种植面积增加,预计美国玉米产量将增加1.75亿蒲式耳;价格方面:平均价格将减少10美分/蒲式耳,至5.6美元/蒲式耳。
本月预估2021/22年度除美国外的其他国家的玉米情况是:产量和使用量将减少,贸易量增加,库存量减少。全球贸易的主要变化有:美国和俄罗斯的玉米出口量增加,墨西哥的玉米出口量减少,欧盟和伊朗的玉米进口量减少,阿根廷的玉米出口量增加,巴西玉米出口量减少。
进口: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2021年6月国内进口玉米357.04万吨,同比增长304.9%,创单月进口记录;上半年1-6月进口1530.2万吨,再创记录。按进口趋势来看,2021全年进口玉米有望达到3000万吨,且前期进口的玉米已持续投放市场,有效补充市场需求。
图3玉米进口量对比(来源:中华粮网)
五、省内行情
当下正值夏粮收购期,省内玉米购销活动较为冷清。当前省内玉米收购价格受主产区玉米走势影响持续下滑,但玉米、小麦价差依然存在,小麦替代优势不减,随着新小麦大量上市,玉米饲用需求遭到压制,加之作为玉米硬消费的深加工行业,整体原料库存充足,玉米市场阶段性供大于求,短期内难有起色,未来需加大关注小麦与玉米的比价。截至目前,省内大型深加工企业宝鸡阜丰公司玉米收购最新报价为2,700元/吨。
六、综合分析
进入2021年以来,随着国内玉米价格在达到历史高位之后,玉米市场众多利空因素不断显现,终于在重重压力之下,价格于年中开始不断下行。7月是行业消费淡季,下游深加工主产品走货持续疲软,企业利润水平明显下降,部分企业停产减产增多,在饲料玉米消费明显减少的情况下,深加工玉米需求进一步减少,全面利空玉米市场。在部分市场价格已经下穿前期采购成本的情况下,玉米需求依然走弱,叠加新年度玉米大幅增产预期,导致贸易商整体心态崩盘,出货意愿不断增强,市场供应量继续增大,用粮企业则不断压价收购,综合导致短期内玉米市场行情继续下探。
马一鸣
稻米市场分析
早稻逐渐上市 价格高开或将高走
一、国内市场
伴随着2021年新早稻的逐步上市,其价格行情也逐步明朗。目前来看,新早稻价格开秤价较高。具体原因如下:一是目前新早稻上市数量少、质量优,市场收购积极;二是稻谷与玉米、小麦价格联动,以及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对新早稻的价格起到支撑作用;三是各地政策性补库需求激增,助推新早稻行情;四是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推升了农药、化肥等农资成本,稻谷种植成本增加。
(一)陕西市场
截至7月26日,2021年西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共成交中晚籼稻3882.3吨。其中,省级储备轮换中晚籼稻成交2854.8吨,区级储备轮换中晚籼稻成交1027.5吨。分年份看,2018年湖北产二等中晚籼稻成交2854.8吨,成交均价为2627元/吨;2019年本地产三等中晚籼稻成交1027.5吨,成交均价为2680元/吨。
(二)主产区市场
1.政策性交易再创低位
表1 7月23日最低收购价稻谷(2017-2020年)交易结果统计表
当前国内稻谷市场粮源主要依靠仍为政策性销售,但由于其销售的常态化进行和消费淡季的持续,成交量和成交率再创低位,成交价格也低位运行。根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统计,7月23日共计投放2017~2020年产政策性稻谷179.60万吨,实际成交7949吨,成交率仅为0.44%,成交均价2623元/吨。与上周相比,成交量减少5182吨,成交均价下跌74元/吨。分品种看,粳稻投放59.69万吨,实际成交6949吨,成交率1.16%,成交均价2589元/吨;中晚籼稻投放59.83万吨,实际成交1000吨,成交率0.30%,成交均价2460元/吨;早籼稻投放60.08万吨,均未成交。从分省情况看,黑龙江和江苏稻谷成交量相对较高,安徽、湖北仅有少量成交,江西、河南、四川稻谷未能成交。
市场收购方面:黑龙江建三江粳稻收购均价为2640元/吨,与上月持平;江苏徐州粳稻收购均价为2960元/吨,较上月上涨20元/吨。
2.新季早稻逐步上市 陈稻行情平淡
据中央气象台监测:江南大部早稻处于乳熟至成熟期,部分地区已收获,华南大部已成熟收获。江南和华南大部晚稻处于播种出苗至三叶期,部分地区已移栽返青。东北地区、江淮、江汉大部一季稻处于分蘖至拔节孕穗期;西南地区大部处于拔节至孕穗抽穗期。全国一季稻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29%、70%,较上周分别减少2%和增加1%。
目前,新季早稻已经上市,中央储备及各级地方储备积极完成轮换任务,加之对入库的粮源质量要求较高,新季早稻市场开秤价高开,广西地区达到2,760-2,780元/吨。陈稻方面:本就低迷的市场行情仍在持续,呈现有价无市状态。其中,湖南长沙三级早籼稻收购价为2,620元/吨,较上月上涨60元/吨;江西南昌三级早籼稻收购价为2,640元/吨,较上月上涨40元/吨。湖南长沙三级晚籼稻收购价为2,700元/吨,较上月下跌40元/吨;安徽芜湖三级晚籼稻收购价为2,800元/吨,与上月持平。
3.大米价格行情稳中趋弱
大米终端需求没有明显改善,居民大米库存消耗速度缓慢,加之当前天气正处于高温多雨时期,不利于大米保存,贸易商屯粮意愿不高,短期大米行情仍将稳中趋弱。其中,黑龙江东部标一粳米出厂价为3,600元/吨,较上月下跌100元/吨;江苏徐州标一粳米出厂价为4,200元/吨,与上月持平。湖南长沙标一早籼米批发价为3,880元/吨,较上月上涨20元/吨;江西南昌标一早籼米批发价为4,000元/吨,较上月下跌40元/吨。
二、国际市场
表2预估全球稻米供需平衡表(来源:美国农业部)
美国农业部7月报告:本月预估2021/22年度全球稻米的情况是:供应量减少,消费量减少,贸易量小幅上升,期末库存减少。供应量将减少200万吨至6.81亿吨,主要是由于印度的初始库存减少,以及埃及、欧盟和美国的产量减少。全球消费量将减少60万吨,达到创纪录的5.14亿吨。贸易量将增加10万吨至4710万吨,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的出口增加量。期末库存将减少140万吨至1.67亿吨。
我国稻米进口量环比减、同比增。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6月份我国稻米进口量为2992万吨,进口量环比减少8.93%,同比增加18.32%。2021年1-6月我国累计进口大米25348万吨,累计进口量同比增加107.68%。
三、后市分析
稻谷:根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显示,7月30日计划投放政策性稻谷180万吨。分品种看,早、中晚籼稻以及粳稻各60万吨。分年份看,2017年产72万吨,2018年产55.6万吨,2019年产42.4万吨,2020年产10万吨;分省份看,江西65.2万吨,安徽29万吨,河南17万吨,湖南7.7万吨,湖北8.4万吨,四川4.1万吨,江苏3万吨,吉林12万吨,黑龙江35万吨。一般新早稻上市后,国家政策性交易会暂停对该品种的投放,所以后期需重点关注国家政策性早稻交易暂停的时间节点。
一方面,伴随着新季早稻的补库结束,后期早稻需求将会下降,难以支撑价格上涨;另一方面近期进口大米价格下跌,对国内市场有一定的冲击,所以预估新季早稻价格或将难以高走。
大米:大米消费持续低迷,预计后期粳米、籼米价格仍将稳中偏弱运行。
黄欣
油脂油料市场分析
国际油脂带动 豆菜油价格跟涨回暖
一.豆油
豆油价格: 6月下旬至7月下旬,国内豆油价格止跌转涨,整体呈现期货强,现货弱的格局。一方面,7、8月份是新作美豆生长关键期,而目前美豆播种面积不及预期和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对美豆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提振了美豆价格的同时,也推动了国际油脂价格的上涨,国内豆油价格亦跟随上涨。另一方面,三季度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量庞大,加工企业大豆压榨压力较大,且夏季高温也对大豆存储构成危害,压榨率的提高也对国内豆油现货价格构成压力。
截至7月下旬,国内进口一级豆油现货参考报价为:湖北武汉地区报价9,450元/吨,荆州地区报价9,500元/吨,均较上月同期上涨260元/吨;四川成都地区报价9,52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270元/吨;山东日照地区报价9,35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350元/吨;广东广州地区报价9,34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260元/吨;天津地区报价9,39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390元/吨;江苏连云港地区报价9,31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310元/吨。
截至7月23日,陕西省内豆油现货报价:一级豆油自提价9,550元/吨,三级豆油自提价9,500元/吨,均较上月同期上涨500元/吨。7月份西安进口一级豆油提货基差:2109合约+600元/吨,基差较上月下跌200元/吨。
成品油价格:根据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成品粮油零售价格监测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我省各地区大豆油(国标一等)均价为:西安地区55.4元/5L,宝鸡地区51.9元/5L,咸阳地区55.5元/5L,渭南地区52元/5L,铜川地区52.6元/5L,延安地区60元/5L,榆林地区48.3元/5L,汉中地区62.3元/5L,安康地区50.9元/5L,商洛地区52.5元/5L。
豆油期货:大商所豆油2109合约价格自6月下旬开始,快速止跌转涨(见图1)。截至7月23日,豆油2109合约收盘报8,988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了822元/吨,涨幅10.07%,基本回补了5-6月的跌幅。
图1 大商所豆油2109合约6-7月走势图
后市分析: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6月份国内共进口大豆1072吨,1-6月共进口大豆4895吨,同比减少3.9%。6月我国进口豆油21万吨,1-6月共进口豆油66万吨,同比增加55.3%。三季度进口大豆的持续到港和进口豆油数量的增加,短期内市场供应压力较大,国内豆油现货价格阶段性较弱。
目前国际油脂价格大幅回暖的主要受国际大豆主产区干旱天气的扰动和棕榈油增产不及预期的影响。7月中旬,多数美豆处于开花阶段,部分结荚。8月美豆将进入结荚高峰期,这两个阶段对于雨水和温度的要求较高。目前虽然干旱天气较之前有所缓解,但不排除后期存在再次受天气因素干扰的可能。同时,夏季本是棕榈油增产周期,但因国外疫情的反复,棕榈油主产国马来西亚和印尼仍处于防疫封锁阶段,缺失外籍采果工人,7月产量不升反降,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生物柴油需求向好,两方面因素促使国际油脂价格大幅回暖,国内豆油期价跟随止跌转涨。因此,短期内豆油期货价格仍会受这两方面因素影响或会继续跟涨,但现货价格在夏季需求较弱和国内库存较高的压力下,或涨幅有限。
二、油菜籽和菜籽油
油菜籽价格:国产油菜籽经过两个多月的消耗,目前市场流通量大幅减少,国内地区收购价格平稳,总体略有上浮。截至7月下旬,四川成都地区油菜籽(地产、水杂9%、净货)报价5,76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50元/吨;贵州遵义地区油菜籽(地产、水杂12%、净货)报价6,26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50元/吨;湖北潜江地区油菜籽(地产、水杂11%、净货)报价6,28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40元/吨;江苏泰州地区油菜籽(地产、水杂10%、净货)报价5,48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40元/吨;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地产、水杂10%)油厂收购价格5,78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40元/吨。
据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截至7月20日,我省累计收购油菜籽8894吨。陕南各地区油菜籽(新作、标准水、国标三等)收购价格为,汉中地区均价:汉台区5,900元/吨,南郑区5,860元/吨,城固区6,060元/吨,洋县6,060元/吨,西乡县6,100元/吨,勉县6,000元/吨。安康地区均价:汉滨区6,100元/吨,汉阴县6,200元/吨,旬阳县6,160元/吨,白河县6,000元/吨。
菜籽油价格:目前菜籽油在油脂中基本面表现最薄弱,主要原因在于菜籽油在夏季的一部分消费量被豆油、棕榈油、棉油替代,对菜籽油的消费量冲击较大,且近两月进口菜籽油到港数量维持在高位水平,商业库存持续增加,目前已接近40万吨,较二季度几乎翻倍。
现下菜籽油销售缓慢,下游终端采购意愿较低,港口商业罐容压力较大,短期内菜油价格或将继续承压。而另一方面油菜籽产地加拿大受高温天气影响,市场对远月菜籽油价格上涨存在预期,加之四季度传统消费旺季的逐步临近,目前菜籽油价格呈现近月弱,远月强的格局。
截至7月下旬,四川成都地区进口一级菜籽油报价10,800元/吨;广西防城港地区进口一级菜籽油报价10,500元/吨;广东东莞进口一级菜籽油报价10,650元/吨,进口四级菜籽油报价10,280元/吨;山东日照地区进口四级菜籽油报价10,600元/吨;安徽合肥地区进口四级菜籽油报价10,760元/吨,均较上月同期上涨200元/吨。
截止7月23日,陕西地区进口一级菜籽油(脱蜡)提货价11,450元/吨,一级菜籽油(非脱蜡)提货价11,300元/吨,四级菜籽油10,900元/吨,均较上月同期上涨350元/吨。国产一级菜籽油(脱蜡)提货价12,200元/吨,四级菜籽油11,600元/吨,均较上月同期上涨350元/吨。7月份西安进口四级菜籽油提货基差:2109合约+500元/吨
成品油价格:根据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成品粮油零售价格监测数据显示,截止7月20日,我省各地区菜籽油(国标一等)均价为:西安地区71.1元/5L,宝鸡地区78元/5L,咸阳地区60.5元/5L,渭南地区80元/5L,铜川地区70.2元/5L,延安地区75元/5L,榆林地区59.5元/5L,汉中地区74.3元/5L,安康地区71.4元/5L,商洛地区65元/5L。
菜籽油期货价格:6月下旬至7月下旬,郑商所菜籽油2109合约价格宽幅波动,整体止跌转涨(见图2),截至7月23日,菜籽油2109合约收盘报10,471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705元/吨,涨幅7.22%。从图2可以看出,今年菜籽油期货价格波动频率较高且幅度较大,价格转换的拐点形状较尖锐,说明目前国内菜籽油期货价格处于高位,易受消息面干扰而宽幅震荡,且涨跌间转换较快。
图2 郑商所菜籽油2105合约6-7月走势图
后市分析: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6月份国内共进口食用植物油101.6万吨,1-6月累计进口579.4万吨,同比增加32.2%。国内菜籽油库存持续增加,适逢夏季清淡的消费需求,目前菜籽油价格虽与国际油脂价格同步回暖,但整体幅度较小,豆菜油价格分化端倪初显。
目前,加拿大大草原地区作物前景持续恶化,预计短期内天气情况仍不乐观,这将继续给菜籽油市场提供有力支撑性因素。另外,马来西亚劳动力供给不足,马棕产量有所下降,在关联品种大幅上涨的提振下,国内菜籽油价格跟随上涨的基础依然存在。但国内菜籽油市场整体稳定,现货端供应增加,且暑期终端市场消费缓慢。总体来看,菜籽油跟随国际油脂价格的态势不会改变,不过在库存持续增加背景下,价格走势弱应弱于豆油,短期内或以高位震荡整理为主。
周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