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观察

首页 > 市场信息 > 市场观察
2021年陕粮市场观察——第5期
发布时间:2021-06-29     作者:huangxin      浏览量:422       来源:      分享到:

​小麦市场分析

收购主体增加 小麦价格维持稳定

一、小麦生长发育情况

进入6月,北方冬麦区多晴好天气,温高光足利于小麦后期灌浆和成熟收晒。新疆和甘肃冬小麦处于乳熟成熟期,部分开始收获。河北、山西、山东处于集中收获期;陕西收获接近尾声;河南、安徽、江苏收获完毕。江南大部、华南西北部早稻处于孕穗至抽穗期,华南大部处于抽穗期,部分已经开始乳熟。新疆、甘肃、内蒙古春小麦大部处于抽穗开花期,青海和黑龙江北部处于拔节期。全国春小麦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42%、57%,一、二类苗总比例较上周减少1个百分点。

图1 农业气象关注重点

二、市场行情综述

(一)全国市场

截至6月20日,国内小麦价格以稳为主,局部地区涨跌互现。随着收割进度加快,收购主体增加,基层小麦收购价格处于稳中上行的状态。另一方面,新麦价格表现较为强势,但玉米市场行情正处于弱势下跌之中,预计将一定程度制约麦价持续上涨。

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表1  近期小麦加工企业价格日报

今年新季小麦大幅高开,新陈麦价差并不明显,受原粮成本支撑,短期内面粉价格波动空间十分有限,且当前面粉市场正处于消费淡季,面粉需求无法支撑面粉价格,面粉价格整体平稳,局部小幅下调。受上述影响,面粉企业原粮采购意愿不强,且企业前期原粮库存相对充裕导致面粉企业对于今年的收购形势较为谨慎从容,小麦收购报价基本维持在2,500元/吨附近。

近期小麦麸皮价格整体平稳,局部地区小幅上涨。主要是由于面粉加工企业低开机率下,麸皮整体产量下降,麸皮销售压力不大。截至目前,全国麸皮价格指数为2,258元/吨,预计短期内麸皮价格仍将保持坚挺。

(二)陕西市场

据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网站报道,据各市区粮食部门统计上报,截至6月20日,全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21年新产小麦47.64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9.79万吨。近期随着新小麦陆续上市,新麦收购主体不断增加,省内储备企业新麦采购积极性较高,尽管为吸引粮源不断上调交易底价,但轮入效果依然不佳。具体分析,由于今年收购主体普遍对小麦质量的要求较为严苛,且市场反映邻省主产区小麦质量相对较差,导致市场对本地达标小麦的需求不断加大,加之农户目前惜售情绪较浓,预计短期内省内小麦收购价格将维持强势,目前关中地区2021年新麦粮点收购价格在2,560元/吨以上

截至6月22日,西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通过国家粮食交易平台累计成交省级储备轮换小麦17.50万吨,成交均价2,572元/吨;累计销售市级储备轮换小麦7.93万吨,成交均价2,542元/吨;累计销售县级储备轮换销售小麦2.84万吨,成交均价2,439元/吨;累计采购县级储备轮换采购小麦0.35万吨,成交价2,875元/吨。

三、美国农业部6月份小麦供需报告

本月预估2021/22年度美国小麦的情况是:供应量增加,国内消费量增加,出口保持不变,库存略有下降。供应量由于产量的增加量将抵消期初库存的减少量而增加。产量预计将达到18.98亿蒲式耳,较上月预测增加2600万蒲式耳,这是由于硬红冬麦和软红冬麦的产量增加量将超过白冬麦产量的下降量。预估单产为50.7蒲式耳/英亩,较上月增加0.7蒲式耳/英亩。出口量的增加带来期初库存的减少,其中出口将增加2000万蒲式耳至9.85亿蒲式耳,主要是由于近期月度出口量增加。预计夏小麦与玉米价格竞争激烈,饲用量将从1000万蒲式耳提高到1.8亿蒲式耳。期末库存将下降400万蒲式耳至7.7亿蒲式耳,较上年度下降10%。预计季节平均农产品价格将维持在6.50美元/蒲式耳不变,上年度为5.05美元/蒲式耳。

本月预估2021/22年度全球小麦的情况是:供应量、消费量、贸易量和库存量均增加。全球供应量预计将增加430万吨将达到10.879亿吨,主要来源于欧盟、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产量增加,全球产量将达到创记录的7.944亿吨。其中,欧盟得益于北欧和中欧最近的有益降水,将增加350万吨到1.375亿吨,增幅最大的国家有:德国、法国和罗马尼亚。俄罗斯的产量将增加100万吨,达到创纪录的8600万吨,主要是由于俄罗斯西部雨水多,冬小麦产量高,同时春小麦种植面积大。乌克兰由于持续有利的天气条件,将增加50万吨,达到创纪录的2950万吨。预计全球消费量将增加240万吨,达到创纪录的7.911亿吨,主要是由于欧盟和俄罗斯的饲用量增加。全球贸易量将增加80万吨,达到创纪录的2.032亿吨,主要是乌克兰和印度的出口量增加。全球期末库存将增加180万吨,达到2.968亿吨,其中中国将占48%。

四、后市分析

随着主产区新小麦收购不断推进,市场购销双方的博弈愈加强烈。总的来看,今年小麦丰产已是市场共识,但也存在着区域性小麦品质不佳给市场带来的压力。目前随着各级储备的启动,小麦市场价格正在逐步回稳,但新麦价格高位运行已是市场各方的共识。另一方面,虽然当前市场对新小麦收购价格仍有一定看涨情绪,但受制于基本面及政策调控预期的影响,小麦后市价格的上涨空间将会受到抑制。据统计,目前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仍在4700万吨左右,绝对数量处于较高位置,小麦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的格局仍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市场供需基本面将会抑制小麦价格持续走高。

整体上看,无论是市场基本面,还是政策面,均不支持作为口粮的小麦价格出现异常、大幅波动。建议市场收购主体密切关注小麦市场购销进展情况及国家政策调控动态,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把握收购节奏,理性开展购销,注意防控市场风险。

 

章宁芮

 

玉米市场分析

市场供应加大 玉米价格承压下行

 

一、新季玉米生长状况

根据农业农村部6月的最新预测,2021/22年度中国玉米种植面积为42,670千公顷,较上年度增长3.4%。目前春玉米播种和生长的情况较好,但最终产量如何仍需继续监测。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测,截至6月11日,西北、华北大部春玉米处于三叶至七叶期,新疆北部和山西中部部分开始拔节,东北大部处于三叶至七叶期;西南地区东部普遍处于七叶至拔节期,部分进入抽雄开花期,广西中西部大部处于吐丝至乳熟期,全国春玉米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31%、67%,一、二类苗占比较前一周各自减少1个百分点。

二、市场行情综述

                           

1 近期玉米现货价格趋势图(来源:卓创资讯)

【玉米市场缺乏利多支撑 玉米价格积弱难返】

进入6月份以来,国内玉米市场继续偏弱运行。一方面,国内饲料养殖业消费仍处于消费淡季,深加工产品“旺季不旺”;另一方面,新麦陆续上市、政策性稻谷持续投放、进口谷物陆续到货,使得国内谷物供应相对宽裕,玉米市场阶段供大于求,现货价格小幅走弱。截至目前,黑龙江、吉林三等玉米收购价格为2,600~2,750元/吨,山东三等玉米2,840~3,030元/吨,周环比回落10~60元/吨。北方港口玉米集港价降幅有限,南方销区价格下跌10~30元/吨。

期货市场:因干旱天气影响,市场对全球玉米供应减少和需求加大的预期仍支撑CBOT玉米价格高位震荡,预计未来美玉米期货价格将易涨难跌;国内方面,新季玉米增产预期将继续压制玉米价格,且随着新麦上市及玉米替代品种的持续增量,预计后期玉米价格难有上涨,但受高成本支撑大幅下滑的空间也有限,预计国内玉米期货价额仍将保持宽幅震荡。

2大商所玉米主力合约日K线图(来源:东方财富网)

三、玉米消费

【消费整体呈下降趋势 深加工利润持续下滑】

近期国内猪肉价格环比下跌,规模养殖场的生猪出栏量增多,供应相对宽松,同时,端午节过后需求回归疲软,鲜品猪肉销售不畅,屠宰企业订单缩减,开工率下降,带动生猪与猪肉价格持续下跌。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近期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18.83元,环比下跌8.9%,同比下跌58.1%。

今年生猪存栏的恢复继续带动饲料需求缓慢增加,但考虑到配方中玉米的比例下降,预计需求对玉米市场的驱动较弱。具体来看,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分析,随着国内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养殖利润快速下滑,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下降,生猪存栏增速放缓,但增加的趋势没有改变,根据前期补栏的情况看,6月中下旬以后,国内猪源供应或呈现下降趋势,不利于猪料玉米消费。禽料消费一般,淡水鱼养殖处于旺季。

玉米深加工需求也不甚乐观,根据我的农产品网的统计,今年我国玉米淀粉和酒精的加工利润不佳,下游走货一般,因此对玉米的消耗也和往年相比有明显的下降。统计显示,2021年23周(6月3日-6月10日)全国主要119家玉米深加工企业(含淀粉、酒精及氨基酸企业)共消费玉米87.2万吨,较前一周减少2.0万吨;与去年同比减少14.4万吨,减幅14.17%,开机率为58.40%,开机率较上周下降2.89%。

四、分析预测

国内:农业农村部《2021年6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本月估计,2020/21年度,中国玉米饲用消费1820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800万吨,但较上月估计数下调300万吨,主要原因是玉米及大麦、高粱、DDGS等替代品进口增加,小麦、 稻谷供给充裕、饲用消费有所增长,替代部分玉米饲用消费。本月对其他估计数和预测数不做调整。目前国内北方农区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春玉米出苗生长,夏玉米产区前茬作物腾茬及时有利于播种。国际上美国玉米播种进展顺利,生产前景有所改善,巴西玉米收获接近尾声。近期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预测,2021/22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将增加3.7%,供应总体充足,市场看涨预期有所减弱。考虑到北半球玉米即将进入生长关键期,后期的天气和病虫害可能成为扰动市场的重要因素,预计短期内国内外玉米价格将维持高位震荡态势。

国际:《美国农业部报告》6月最新预估2021/22年度美国玉米的情况是:期初和期末库存减少。其中期初库存将减少1.5亿蒲式耳,主要是因为用于乙醇和出口的玉米预计将在2020/21年度增长。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产量将达到7500万蒲式耳,需求几乎回到新冠疫情爆发前的水平。根据5月份的出口检验数据显示,玉米出口量将增加7500万蒲式耳,这意味着尽管价格高企,但全球对美国玉米的需求依然强劲。其他使用情况没有发生变化,最终期末库存将减少1.5亿蒲式耳。价格方面:季节平均农产品价格将保持在5.70美元/蒲式耳不变。

本月预估2021/22年度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的情况是:产量增加,贸易粮小幅增加,期末库存增加。基于5月份中西部和南部降雨低于正常水平,巴西第二茬玉米产量预期较低,预估2020/21年度巴西玉米产量将减少。

进口:中国玉米进口正在加速,海关总署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玉米进口量高达316万吨,同比增395.3%,创下历史最高纪录。1-5月我国玉米累计进口量为1173万吨,同比增长322.8%,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进口量。

3 我国玉米进口量对比(来源:中华粮网)

2020/21玉米年度头8个月里,即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份,中国玉米进口量达到1640万吨,几乎比过去三个年度的进口总量还要多。在6月份供需报告里,美国农业部预计中国将在2020年10月到2021年9月份期间进口创纪录的2600万吨玉米。

五、省内行情

目前正值夏粮收购期,省内玉米购销活动较为冷清。本周随着新小麦逐步上市,玉米价格继续承压,且玉米加工企业玉米库存相对充足,加之近期玉米加工业下游产品市场依然不景气,省内玉米市场行情整体稳中显弱。截至6月20日,鲁洲集团陕西公司玉米收购价格价格2,900元/吨,较月初下降60元/吨。

6月份在我中心进行的地方政策性轮换销售共成交市级储备玉米5,115吨,成交率100%,成交均价2,924元/吨。

六、综合分析

目前,新小麦收获正如火如荼,随着新麦大量收获上市,一方面饲料企业大量采购小麦替代玉米;另一方面贸易商腾库收购小麦,积极出售玉米,增加了玉米供应。同时,市场对玉米进口增量的预期持续加大,且新季玉米目前生长没有出现问题,且播种面积预期扩大,未来产量前景较好,而在需求端饲料和深加工下游需求都一般,因此近期玉米行情以整体偏弱运行为主。

马一鸣

 

 

 稻米市场分析

市场进入消费淡季 价格低位运行

一、国内市场

供需宽松叠加消费淡季之下,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一方面,陈稻供应充足,政策性稻谷交易引领市场行情;另一方面,伴随气温的升高,大米保管难度加大,贸易商备货积极性减弱,大米加工企业采取随用随买策略,稻谷消费淡季到来。

(一)陕西市场

截至6月24日,2021年西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共成交中晚籼稻3882.3吨。其中,省级储备轮换中晚籼稻成交2854.8吨,区级储备轮换中晚籼稻成交1027.5吨。分年份看,2018年湖北产二等中晚籼稻成交2854.8吨,成交均价为2627元/吨;2019年本地产三等中晚籼稻成交1027.5吨,成交均价为2680元/吨。

(二)主产区市场

1.政策性交易低位徘徊

表1 6月18日最低收购价稻谷(2017-2020年)交易结果统计表

进入6月份,政策性交易仍是稻谷市场原粮供应主要来源,且由于终端需求不旺,近期国家政策性稻谷成交量和成交率低位徘徊。根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统计,6月18日共计投放2017~2020年产政策性稻谷181.49万吨,实际成交5.68万吨,成交率3.13%,成交均价2420元/吨。与上周相比,成交量增加0.52万吨,成交均价下跌112元/吨。分品种看,粳稻投放60.78万吨,实际成交4.23万吨,成交率6.97%,成交均价2,689元/吨;中晚籼稻投放60.50万吨,实际成交1.45万吨,成交率2.39%,成交均价2,518元/吨;早籼稻投放60.21万吨,全部流标。粳稻和中晚籼稻的成交量周比相差不大,早籼稻成交量依旧为零。从分省情况看,黑龙江、江苏和安徽省稻谷成交量相对较高,江西、四川仅有少量成交,吉林、河南和湖南三省稻谷全部流标。

市场收购方面:黑龙江建三江2020年产粳稻收购价为2720元/吨,较上月上涨40元/吨;江苏新沂粳稻收购价为2940元/吨,与上月持平。

2.早稻长势良好 陈稻行情平淡

据中央气象台监测:东北地区一季稻处于移栽至返青期,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大部处于秧苗生长阶段,湖北、湖南西部和贵州处于移栽返青期,四川盆地和云南大部处于返青分蘖阶段。全国一季稻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31%、67%,一类苗比例较上周增加1个百分点。江南大部、华南西北部早稻处于分蘖至拔节期、部分进入孕穗期,华南大部处于孕穗抽穗期,海南处于成熟收获期。全国早稻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16%、84%,较上周持平。

由于大米消费处于淡季,原粮市场购销不活跃,加之供应量宽松,陈稻市场基本面弱势难改,市场行情平淡。其中,湖南长沙2020年产早籼稻收购价为2,480元/吨,较上月下跌30元/吨;江西南昌2020年产早籼稻收购价为2,600元/吨,与上月持平。湖南长沙2020年产晚籼稻收购价为2,780元/吨,较上月下跌10元/吨;安徽芜湖2020年产晚籼稻收购价为2,800元/吨,与上月持平。

单位:元/吨

表2 国内稻米价格表(来源:中华粮网)

3.粳米价格平稳 籼米价格局部略有波动

由于市场消费需求不足,同时前期下游市场采购量较多,库存充足,近期新单成交平淡,粳米价格整体平稳,籼米局部略有波动。其中,黑龙江东部粳米出厂价为3,700元/吨,与上月持平;江苏新沂粳米出厂价为4,200元/吨,与上月持平。湖南长沙标一早籼米批发价为3,880元/吨,较上月下跌55元/吨;江西南昌标一早籼米批发价为4,040元/吨,与上月持平。

二、国际市场

表3预估全球稻米供需平衡表(来源:美国农业部)

美国农业部6月11日报告:本月预估2021/22年度全球稻米的情况是:供应量、消费量、贸易量以及库存均增加。其中,供应量将增加160万吨至6.829亿吨,主要是来源于中国和孟加拉国的期初库存增加,以及印度的产量增加。产量将提高到创纪录的5.066亿吨。消费量将增长120万吨至创纪录的5.145亿吨,主要来自印度供应量的增加。贸易量将增加50万吨至4700万吨,主要是由于印度的出口量增加。全球库存将增加40万吨,达到1.684亿吨,其中中国将占65%。

我国稻米进出口一增一减。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5 月份我国进口稻米33万吨, 同比增加10万吨,增幅43.5%;1-5月累计进口稻米224.5万吨,同比增加126.5万吨,增幅129.1%。5月份我国出口稻米23万吨,同比减少10万吨,减幅30.3%;1-5月累计出口稻米105.7万吨,同比增加减少 3.3万吨,减幅3.0%。

三、后市分析

稻谷:根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显示,6月25日计划投放政策性稻谷180万吨。分品种看,早、中晚籼稻以及粳稻各60万吨。分年份看,2017年产70.16万吨,2018年产60.85万吨,2019年产42.2万吨,2020年产7万吨;分省份看,江西66万吨,安徽28万吨,河南15.21万吨,湖南9万吨,湖北7万吨,四川5万吨,江苏5万吨,吉林15万吨,黑龙江25万吨。

当前原粮主要来源于国储和地储政策性稻谷交易,供应量充足,加之近期终端消费动力不足,大米加工企业开机率较低,零星补库。预计后期粳稻、籼稻价格也将稳中偏弱运行。同时距离新稻上市仅剩一月左右,需重点关注早稻产区的天气情况。

大米:大米进入消费淡季,市场购销清淡。预计近期粳米、籼米价格仍将稳中偏弱运行。

黄欣

 

 油脂油料市场分析

国常会定调 豆菜油价格双双回调

一.豆油

豆油价格:5月中旬至6月下旬,国内豆油震荡加剧,价格逐步走低,主要原因如下:1、大豆6-9月到港量较大,油厂在6月仍保持了较高的开机率,国内豆油库存稳步增加,利空国内油脂价格;2、目前虽处油脂食用消费淡季,但饲用消费增多,市场整体消费乐观,为油脂价格提供了一定的支撑;3、短期全球油脂基本面偏紧而长期宽松,资金多空争夺激烈,油脂价格波动频率、幅度加大;4、国常会对目前国内大宗商品过快上涨的定调,引发了商品市场的普遍大幅回调;5、本轮油脂价格淡季反旺,已处价格高点,且在当前区间内价格易受消息面影响而大幅波动。

截至6月下旬,国内进口一级豆油现货参考报价为:湖北武汉地区报价9,200元/吨,荆州地区报价9,240元/吨;四川成都地区报价9,250元/吨,山东日照地区报价9,000元/吨,广东广州地区报价9,080元/吨,天津地区报价9,000元/吨,江苏连云港地区报价9,000元/吨。

截至6月21日,陕西省内豆油现货报价:一级豆油自提价9,050元/吨,三级豆油自提价9,000元/吨,均较上月同期下跌1,200元/吨。6-7月份西安一级豆油提货基差:2109合约+800元/吨,基差与上月同期持平。

成品油价格:根据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成品粮油零售价格监测数据显示,截止6月15日,我省各地区大豆油(国标一等)均价为:西安地区54.6元/5L,宝鸡地区51.9元/5L,咸阳地区56元/5L,渭南地区50元/5L,铜川地区52.6元/5L,延安地区60元/5L,榆林地区48.3元/5L,汉中地区62.3元/5L,安康地区50.9元/5L,商洛地区52.5元/5L。

豆油期货:5月中旬至6月下旬,大商所豆油2109合约价格大幅波动,较深幅度回调(见图1)。截至6月21日,豆油2109合约收盘报7,920元/吨,与3月30日收盘价格相当,较5月14日下跌了1,040元/吨,跌幅11.6%。                        

图1 大商所豆油2109合约5-6月走势图

后市分析:2020年我国进口植物油1170万吨,连续第二年创历史记录。今年1-5月国内进口食用植物油478万吨,同比增加148万吨,进口大豆3823.4万吨,同比增加435.2万吨。另外,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船期监测,7-9月大豆到港量预计均将超过1000万吨,庞大的到港量将促使油厂维持较高的开机率。同时,猪料消费需求恢复,禽料需求维持高位,带动的饲料需求大幅增长,也会使油厂全力生产。而适逢夏季,清淡的油脂需求和增加的饲用油脂消费,抵消不掉压榨带来的豆油库存增加,预计未来两月国内豆油库存量将会有不小的提升。

自去年上半年开始,国内豆油价格逐步攀升,一方面是因为全球疫情带来的改变:全球范围内供需矛盾间的再平衡过程中的反复拉扯,牵动了全球植物油市场价格的反复波动,一路走高。另一方面,更是由于全球各国相继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能独善其身。目前,美国通胀数据已处高位,但又不愿立刻实施加息,正向全球输出通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一路上扬。若其要管控通胀,则需要拥有全球最大市场的我国人民币不能过快升值,因美国很多基础商品需要从我国进口,人民币缓慢升值的话,我国商品出口价格就不会升值过快,相当于国内承接了部分输入的通胀压力。但大宗商品上涨,国内进口成本增加,若出口价格还不能相应提高的话,国内市场就是两头承压。在此背景下,国内进口最多的大豆和原油或成为此次管控通胀的突破口,若两国在此方面达成一致,无论是进口大豆的价格还是国际原油价格,均会对国内植物食用油价格造成较大影响。目前国内的植物油价格长期或还有继续上涨的空间,但短期或为阶段性的高点,预计国内豆油价格短期内或还有震荡下探的空间。

二、油菜籽和菜籽油

油菜籽:

生产方面:5月底,西南地区油菜收获完毕,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处于收获扫尾阶段,已收割地区油菜籽单产整体好于去年,加上播种面积增加,预计2021年国内油菜籽产量将达到1450万吨,同比增长2.8%。其中,四川菜籽产量为328万吨,湖北245万吨,湖南232万吨,三省合计占比全国产量55.6%。

价格方面:受供应持续偏紧,水产养殖旺季、水产饲料生产提速,豆菜粕价差相对高点利于菜粕消费等因素影响,国产新作油菜籽价格高开。随着大量集中上市,其价格自6月开始逐步回调,但幅度不大。截至6月下旬,四川成都地区油菜籽(地产、水杂9%、净货)报价5,710元/吨,贵州遵义地区油菜籽(地产、水杂12%、净货)报价6,210元/吨,湖北潜江地区油菜籽(地产、水杂11%、净货)报价6,240元/吨,江苏泰州地区油菜籽(地产、水杂10%、净货)报价5,440元/吨,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地产、水杂10%)油厂收购价格5,740元/吨。

据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截至6月17日,我省累计收购油菜籽4125吨。陕南各地区油菜籽(新作、标准水、国标三等)收购价格为,汉中地区均价:汉台区5,760元/吨,南郑区5,860元/吨,城固区5,760元/吨,洋县5,700元/吨,西乡县5,760元/吨,勉县5,900元/吨;安康地区均价:汉阴县5,800元/吨,旬阳县5,900元/吨。

菜籽油价格:受全球植物油价格疲软、需求的不确定性和洲际交易所(ICE)油菜籽期货价格大幅波动影响,国内菜籽油价格波动幅度大幅增加。同时,国内菜籽油基本面虽整体保持稳定,但目前处于菜籽油消费淡季,下游需求疲软,采购意愿不强,同时较大的豆菜油价差也令其消费不占优势,菜籽油库存整体略有回升。长期来看,国内菜籽油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但短期内却是供大于求的现状,菜籽油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回调。

截至6月下旬,四川成都地区进口一级菜籽油报价10,600元/吨;广西防城港地区进口一级菜籽油报价10,300元/吨;广东东莞进口一级菜籽油报价10,450元/吨,进口四级菜籽油报价10,080元/吨;山东日照地区进口四级菜籽油报价10,400元/吨;安徽合肥地区进口四级菜籽油报价10,560元/吨。

截止6月21日,陕西地区进口一级菜籽油(脱蜡)提货价11,100元/吨,一级菜籽油(非脱蜡)提货价10,950元/吨,国产一级菜籽油(脱蜡)提货价11,850元/吨,国产四级菜籽油11,250元/吨,均较上月同期下跌1,250元/吨。

成品油价格:根据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成品粮油零售价格监测数据显示,截止6月15日,我省各地区菜籽油(国标一等)均价为:西安地区71.1元/5L,宝鸡地区78元/5L,咸阳地区61元/5L,渭南地区80元/5L,铜川地区70.2元/5L,延安地区75元/5L,榆林地区60.9元/5L,汉中地区74.1元/5L,安康地区72.5元/5L,商洛地区65元/5L。

菜籽油期货价格:5月中旬至6月下旬,郑商所菜籽油2109合约价格宽幅波动,大幅回调(见图2),截至6月21日,菜籽油2109合约收盘报9598元/吨,与2月19日收盘价格相当,较5月14日下跌了1106元/吨,跌幅10.3%。

图2 郑商所菜籽油2105合约5-6月走势图

后市分析:目前,全球油菜籽贸易粮约1700万吨左右,其中加拿大贸易粮超过1000万吨,占6成以上;澳大利亚和乌克兰年出口量在200-300万吨之间。全球油菜籽产量略有回升,但供不足需,全球期末库存下滑。(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国内今年油菜籽主产区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收获基本结束,预计产量较去年略有增加,但整体受进口油菜籽供应缺口和水产养殖季节性增长,供需依旧偏紧,国内油菜籽价格高开高走的局面或较难改变。

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21年1-5月,我国共进口菜籽油及芥子油125万吨,同比增加了20.6万吨。2020年我国菜籽油进口量达到192万吨,创历史新高。菜籽油进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主要是因油菜籽进口量的不断减少。同时,全球菜籽油产量稳定在2800-2900万吨之间,年贸易粮为500万吨-600万吨之间,在此背景下,国内继续大幅增加菜籽油进口数量有限。目前,较高的油菜籽价格和较长时期内的菜籽油低库存现状,是菜籽油基本面偏强的主要方面,但现阶段豆菜油价差过高,又适逢菜籽油消费淡季,在国常会对不断上涨的大宗商品定调的前提下,短期内菜籽油价格大幅波动的频率或会增加。

 

周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