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观察

首页 > 市场信息 > 市场观察
2019年陕粮市场观察第3期
发布时间:2019-03-25     作者:huangxin      浏览量:352       来源:      分享到:


小麦市场分析

国内麦价整体弱势运行为主 关注市场主体购销博弈

全国小麦生长情况截止3月15日,北方农区气温偏高,大部土壤墒情较好,利于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冬小麦返青起身生长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适时春播。江南、华南前雨后晴,土壤过湿状况得到改善,利于在地作物恢复生长和加快春播进度。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截止3月15号,华北、西北、黄淮大部冬小麦陆续进入返青起身阶段,江淮、江汉处于起身至拔节期;西南大部处于拔节至孕穗期,云南大部处于抽穗开花期。地面苗情监测结果表明,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24%、74%;与上周相比,一类苗增加3个百分点、二类苗减少3个百分点。

当前主产区冬小麦多以进入返青期,苗情长势正常。短期内天气仍难成为炒作的条件,市场心理稳定。

现货市场:供应充足,麦价承压下行

近段时间国内小麦市场供给充足、需求偏弱,再加之近来麸皮价格暴跌引发的连锁反应加剧,小麦价格下跌态势较前期明显,各地储备企业也在不断相应下调轮换小麦出库价格。鉴于市场对后市行情走势整体看空,预计后期小麦价格仍有下跌的空间。

据中华粮网监测,截至3月14日,山东济南普通小麦收购价为2480元/吨,菏泽为2460元/吨,德州为2430元/吨;河北石家庄为2460元/吨,衡水为2440元/吨,邯郸为2490元/吨;河南新乡为2470元/吨,郑州为2450元/吨;安徽宿州为2430元/吨,周环比均回落10—30元/吨。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表1 近期主产区小麦价格

临储交易高位投放,市场成交低迷依旧

3月13日,国家进行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共投放最低收购价小麦299.52万吨,成交量为5.41万吨。低于上期的7.71万吨,也低于去年同期的9.86万吨。

临储小麦竞价交易成交持续低迷,分析原因:一是由于市场小麦价格持续下跌,当前拍卖粮到厂成本已无优势;二是近期各级储备企业小麦轮换出库积极,且价格不断向下调整。由于轮换小麦没有升贴水,当前价格已显著低于临储小麦价格,抑制企业到交易平台去买粮。三是2018年上半年连续两次下调政策性小麦销售底价,今年以来市场的这种预期一直存在,制粉企业对政策性小麦采购谨慎。

全国市场麸皮价格窄幅震荡,局部地区稳中小幅上涨

受猪瘟疫情及玉米、豆粕价格下跌的影响,近来各地麸皮价格继续延续下跌态势。3月14日,河北石家庄麸皮出厂价为980元/吨,河南郑州为1160元/吨,山东济南为1100元/吨,江苏徐州为 1150元/吨,安徽宿州为1250元/吨,周环比下跌60—150元/吨。数据显示截止3.19日全国麸皮均价为1296.67元/吨。本周以来麸皮以低价位价格上涨,工厂的库存量不多。同时,从工厂反馈的情况来看,下游走货速度平缓。

近期麸皮价格的下跌,对制粉企业加工利润影响较大,部分企业已经出现亏损,行业开工率出现下降。监测显示,3月13日,华北地区面粉企业整体开工率为49%,周比下降一个百分点。其中,中小型企业开工率为25—50%,大型企业开工率为60%以上

期货: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期货周二(3月19日)在震荡交投中走软,受累于技术性卖盘,且市场担忧全球充足的供应将打压美国出口前景。

CBOT5月软红冬麦期货收跌1/4美分,至每蒲式耳4.56-1/2美元。

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5月硬红冬小麦合约收跌3/4美分,报每蒲式耳4.35-3/4美元。

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MGEX)5月春小麦合约收高4-1/2美分,报每蒲式耳5.65-1/4美元。

MGEX小麦价格受现货市场持坚支撑,因美国大平原北部冬季天气条件和铁路运输情况不佳,导致储运谷物的运输放缓。

陕西市场:各级储备小麦出库积极,竞价交易活动频繁。

2019年2月份至今,西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通过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共成交省级储备小麦97,490.219吨;成交市级储备小麦4,000吨。

由于市场对后市小麦价格看弱的现实预期,我省各地储备企业小麦轮换普遍感觉压力较大,各地储备企业也相应下调轮换小麦出库价格,出库积极性较高。由于轮出小麦质量参差不齐,市场成交价格不一,质优价高。截止3月20日,咸阳地区三等小麦收购均价为2462元/吨,渭南地区三等小麦收购均价为2460元/吨。

图1 我省3月份小麦价格走势图

有市场人士认为,近来各地储备小麦的频繁密集轮出,阶段性小麦批量低价出库对市场压力较大,使得市场对小麦后市价格看弱的心态进一步增强。3-4月将是各级储备粮出库的高峰期,预计今年储备小麦轮换对市场的影响强度较往年同期偏重。

后势分析:

综合来看,全球供应充裕,令美麦反弹空间有限。而国内则随着各级储备粮不断出库,再加上政策性小麦定期投放,及后面中美贸易谈判达成一致是大概率事件,美国小麦进口有望大幅增加。小麦市场粮源充裕,而市场需求疲软,国内麦价或继续维持弱势运行。由于政策性小麦竞价销售对市场的“风向标”效应明显,后期需密切关注政策面消息。

师艺璇

玉米市场分析

春暖花开日 玉米触底时

一.  行情综述

(一)国内行情

阳春三月,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国家一次性储备收购的消息犹如春风送暖,使得玉米市场在经历春节过后长达半月有余的弱势调整后,终于平稳了下来,部分地区迎来了回暖反弹的行情。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

图2 近期玉米价格走势

东北产区:政策利好价格稳中有涨

3月东北大部分地区天气良好,受政策影响,东北玉米价格稳中趋强运行,部分深加工企业持续上调收购价。近期东北地区农户余粮为2-3成左右,贸易商收购热情较高。后期仍需持续关注天气变化及一次性收储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截至3月中旬,辽宁益海嘉里玉米收购价格为1710元/吨,较上周末上涨10元/吨;吉林燃料乙醇公司玉米收购价格为1600元/吨,上涨20元/吨;内蒙古伊品生物科技公司玉米收购价格为1750元/吨,上涨20元/吨。

华北产区:粮源充足价格整体平稳

华北企业收购价格整体较为平稳,东北地区玉米加大入关,且当地粮源不断上市,企业粮源供应环境比较宽松,饲料企业积极性不高,多以随用随收、观望为主,但考虑到发运成本,价格继续下行空间有限,未来或以平稳运行为主。截至3月中旬,山东寿光加工企业14%水分二等玉米收购价为1890元/吨,上涨30元/吨;德州收购价为1875元/吨,保持稳定。河北石家庄收购价为1860元/吨,保持稳定;秦皇岛收购价为1780元/吨,上涨20元/吨。河南鹤壁收购价为1890 元/吨,保持稳定。

南北港口:流通受阻港口“爆仓”

目前南北方港口玉米库存压力较大,库存水平继续上升,而需求端企业仍以按需补库为主,现货采购随用随买、现货成交清淡抑制价格上行。截止2019年3月20日,锦州港玉米主流收购报价1750-1760元/吨(水分含量15%、容重700g/l),广东港口二等新粮1870-1890元/吨,保持平稳。

(二)省内行情

据省粮食物资储备局网站消息,截至2月21日,全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8年新产玉米81.6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8.4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30.6万吨,占收购量的37.5%。陕南地区收购中晚籼稻12.4万吨。

近期企业玉米收购价格:渭南市1852-1940元/吨,榆林市1680-1800元/吨,陕西粮农集团1820-1980元/吨。从整体价格走势来看,近期我省玉米价格从节后开始一路下行,深加工企业收购报价降幅最高可达100元/吨。

据了解,目前关中地区基层粮源已经基本售完,周边粮源受当地价格升高影响,到货量已经开始下滑,预计我省玉米价格即将触底反弹。

(三)期货走势

 

数据来源:和讯期货

图3 近期玉米主力期货走势图

近期玉米期货震荡上行,触底反弹的形势比现货市场更加明显,主力合约在1850附近受挫下行,未来走势变化仍由需求主导,当前市场情绪普遍偏空,中期行情不宜过分看多。

  • 二、数据及分析

(一)分析报告

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2019年3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中最新预测,2018/19年度,中国玉米生产、进出口与上月一致。中国玉米消费量2.83亿吨,比上月预测数调减200万吨,减幅0.7%,比上年度增加4.8%。我国非洲猪瘟疫情总体可控,防控态势逐步向好,但目前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同比降幅偏大,猪饲料消费有所减少,考虑到禽料、反刍料等产量增长对玉米消费的拉动,以及玉米替代品进口减少的影响,预计玉米饲用消费小幅下降,2018/19年度玉米饲用消费比上月预测数调减1.1%,至1.76亿吨。玉米库存结余变化减少2450万吨,比上月预测数调减200万吨,仍然维持产不足需格局。

(二)收购情况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10日,全国11个玉米主产省收购玉米8013万吨,同比减少236万吨。其中,东北三省一区共收购6064.3万吨,同比减少359.3万吨。从周度统计的收购进度来看,农户售粮进度有加快迹象。当前东北农户余粮2-3成,华北余粮3-4成。随着政策粮启动收购,粮商囤粮活动增多,基层粮源开始向市场渠道流入。

(三)进口数据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了2019年1月粮食进出口数据,小麦玉米进口量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

1月进口玉米共计79.31万吨,同比增加102.3%,去年同期进口量为39.20万吨。进口玉米中乌克兰玉米为77.78万吨,同比增加103%。

  • 三、市场热点

(一)一次性储备轮入即将全面启动

3月13日,国家玉米一次性收储计划文件正式下达,文件指出,东北地区计划收购总量304万吨,其中黑龙江168万吨、吉林80万吨、辽宁56万吨,黑龙江省大庆地区1660元/吨、哈尔滨地区1680元/吨,其它地区1640元/吨,吉林1700 元/吨。文件同时指出本次收储截止到5月31日,那么国储销售窗口期极有可能推迟到6月。

收储政策的落地无疑重振了玉米市场的信心,但从当前价格表现来看,市场对政策的反应并不十分强烈。

(二)中美贸易谈判取得重大进展

据塔斯社3月9日报道,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9日称,中美双方正在磋商以达成一个协议,取消所有相互加征的关税。另据外媒报道,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与财长努钦计划下周前往中国,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进行新一轮贸易谈判。

据华尔街日报稍早引特朗普政府官员的话称,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谈判已经进入最后阶段,目标是在4月底达成协议。

(三)非洲猪瘟影响

自2018年8月3日辽宁沈阳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在中国快速蔓延。截止目前,除新疆西藏青海等地极少数生猪养殖极少的地区未发生之外,其他省份均有确诊疫情。其中东北地区、河南山东等生猪养殖大省疫情尤为严重。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存栏显著下降。猪瘟疫情蔓延导致生猪存栏下降的影响,快速向上游饲料原料行业传递,玉米饲料消费受到较大影响。一方面,饲料消费下降直接导致饲料玉米消费需求下降;另一方面,饲料养殖行业悲观预期持续,导致用粮企业原料库存水平大幅下降。

四、消费市场

(一)饲料养殖:猪源减少 猪价开始上行

 

表2 月生猪和母猪存栏量增减表

据监测,2月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环比均创下有数据以来最大跌幅。生猪产能快速下降必然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另据3月18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发布显示,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0.27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2.5%。

(二)深加工:市场需求缺乏“亮点”

目前是玉米深加工产品消费淡季,淀粉价格走势比较平稳,酒精市场在2月经历了一波小幅上涨之后目前已经趋于平缓。相对于玉米原粮,深加工市场一直相对平稳,没有较大幅度的波动。

五、后市展望

随着春播临近,基层玉米销售接近尾声,玉米现货供应压力依然存在,尤其是因非洲猪瘟疫导致猪料消费低迷,饲料企业用粮需求下降,深加工消费又没有明显起色,新增产能也迟迟无法兑现,加上中美贸易谈判加速释和解信号,玉米价格上行举步维艰。

放眼望去,当前的玉米市场,氛围早已从去年的前程似锦急转直下,一度已是四面楚歌了。好在国家及时出台收储政策,有效扼制了市场的继续下行。考虑到目前市场基层余粮所剩不多,结合国家可能推迟临储销售的窗口期,预计未来短期内玉米价格将以稳中恢复为主。

中长期来看,供需结构尚未调整到位,多空较量仍有一搏,心态不宜过于悲观。主要因素:一是在玉米库存有效减少的背景下,2019年米、豆种植补贴差距明显,玉米种植面积将大幅减少、玉米供给下降的预期。二是玉米加工新产能的持续投入,玉米深加工稳定增长,导致年度玉米供需缺口不断扩大的预期。三是猪瘟导致的猪价上涨将带来生猪补栏逐渐恢复,同时也刺激替代品禽肉和蛋类消费增长,能够弥补部分生猪减量带来的玉米消费疲软。

综合来看,中长期内玉米价格应该会在国家临储托底的情况下合理回升且不低于2018年底的水平。后期应继续关注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和国家抗“非”工作的开展,这两大因素必将成为市场波动的关键。

马一鸣

稻米市场分析

国储交易时间不定 稻谷市场信心不足

一、国内价格

国储交易的时间迟迟未定,企业备货信心不足。一方面,经销商担心过多货源压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随着气温的升高,南方地区保管难度也逐渐加大,随用随买趋势开启。稻谷市场出现短期的供应不足,带动价格小幅上涨,预计整体市场信心将会随着国储交易时间的公布逐步稳定。

陕西市场

 

单位:元/斤

 

表3 陕西省稻谷价格监测表 

据监测,延安市黄陵县稻谷收购价格为1.37-1.53元/斤,平均价格为1.45元/斤;汉中市各区县收购价格为1.26-1.40元/斤;安康市各区县收购价格为1.00-1.40元/斤。

主产区市场

籼稻:早籼稻仍以最低收购价交易为主,呈现出“两低”特征,即低成交率与低价成交。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统计,截止到3月19日,2019年最低收购价稻谷交易共计举行21次,累计投放早籼稻893.23万吨,实际成交3.4万吨,成交率0.38%,且均为底价成交。与去年同期相比,早籼稻成交量同比减少30.3万吨,减幅90%。

中晚籼稻处于短期供给紧张的状态,主要原因是国储交易推迟,地方储备粮尚未大量入市销售。以安徽省为例,省内籼稻供需偏紧,价格小幅上涨。据监测,截至13日,六安地区2018年产晚籼稻收购价2440元/吨,较上周持平。2018年产晚籼稻粮源偏少,基本处于有价无市状态;2015年产晚籼稻出库价2370元/吨,较上周涨20元/吨。

粳稻:2018年产稻谷集中收购基本结束,今年粳稻收购总量较上年略有下降。据最新数据统计,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粳稻4406万吨,同比减少226万吨,减幅4.9%。进入3月份后,粳稻的收购进度减缓,价格稳中略降。

大米:终端大米市场消费相对稳定,整体走货量偏少,价格基本不变。

 

 数据来源:中华粮网

 表4 3月全国主要粮油市场稻米交易价格表

二、国际价格

根据美国农业部3月8号报告:全球2018/19年度稻米供应量增加630万吨至6.642亿吨,其中大部分来自印度产量的大幅增长。印度增加了500万吨达到创纪录的1.160亿吨。孟加拉国增加了50万吨至3500万吨。全球出口量减少了40万吨至4740万吨,但仍创历史新高。全球消费量增长170万吨至4.92亿吨,其中印度增长110万吨。由于供应量增长快于使用量,全球期末库存增加460万吨至1.722亿吨,创历史新高。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3月份预计2018/19年度进口稻谷(大米进口量除以0.7)400万吨,较上年减少65万吨。出口大米折稻谷350万吨,较上年增加112万吨。预计2018/19年度全国稻谷结余量为1933万吨,较上年度减少497万吨。

三、后市分析

政策方面:2019年2月25日,2019年产的稻谷最低收购价公布,分别是早籼稻(三等,下同)每50公斤120元、中晚籼稻126元和粳稻130元,保持2018年水平不变,这主要是考虑到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对于市场提振信心有很大作用。

籼稻: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后期早籼稻仍以最低收购价交易为主,但是投放的年份将会扩大化,从2013-2017年产早籼稻均有,预计后期成交价格仍会低位运行。

中晚稻市场有待国储交易的信息发布,届时将会有一波行情的火热。不过,各经销商们需提前备货至国储交易前,这段时间内价格将会小幅上涨。

粳稻:粳稻市场仍以消化2018年产为主,但是由于大幅收购刚刚过去,所以市场需求一般,价格将会稳中略降运行。

大米:终端大米的行情一直比较稳定,主要是我国库存压力一直存在,预计后期价格平稳运行。

黄欣

 

油脂油料分析

豆油基本面稳定,春节后止涨回调

菜籽油突发利好,反季节逆势大涨

一、豆油

国内大豆产区概述:气温回暖,东北进入备耕,农户售粮筹措资金,市场供应增加;沿淮产区价格持续上涨,优质豆匮乏。

黑龙江省自2月27日启动2019年第一批省级储备大豆收购,国标三等大豆承储企业收购价格:大兴安岭辖区3420元/吨,黑河市辖区3440元/吨,伊春、齐齐哈尔辖区3460元/吨,收购总量20万吨。

在农户筹措春耕资金和省级储备启动收购的提振下,东北产区大豆价格相对平稳,各区域大豆主流出库价集中在3440-3500元/吨,高蛋白豆3600-3660元/吨。其中高蛋白豆价格坚挺,且受安徽、河南大豆价格上行提振,走货量增加。

关内沿淮产区受库存和收购量下降影响,交易商采购热情较高,市场出现惜售情绪现象,大豆价格普遍上调。截止3月初,河南许昌、周口、漯河等地主流装车价在4300-4360元/吨之间;安徽太和、亳州、灵璧等地价格多在4240-4360元/吨之间。

图4 全国三等油用大豆平均价格走势图(单位:元/吨)

进口情况:2月份,我国进口大豆445.6万吨,较上月减少292.1万吨,环比减少39.6%,1-2月累计同比减少14.9%。

豆油价格:大豆进口减少,豆粕需求疲弱,油厂力挺油价减少压寨亏损,菜籽油大涨带动豆油价格上涨。

春节假期结束,国内大豆压榨量回升,豆油库存小幅回升。但大豆进口量减少和豆粕需求持续疲弱均抑制油厂开机,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油脂进入消费淡季,预计豆油库存不会出现明显增加。截止3月初,全国主要油厂豆油库存为135万吨,较上月基本持平,同比减少6万吨。

春节假期为油脂消费旺盛,大豆压榨量减少、豆油库存降低、海关加强了加拿大油菜籽检疫推动了菜籽油大涨等因素,均带动豆油价格在2月出现了持续上涨。截止3月初,沿海地区一级豆油报价为:辽宁大连5860元/吨,山东日照5770元/吨,天津5760元/吨,江苏张家港5800元/吨,广东黄埔5650元/吨,平均报价5768元/吨。

豆粕价格:供需压力不乐观,豆粕价格疲软。

每年春节后都是饲料产量低谷期,生猪规模养殖主要地区的东三省、山东、河南等地去产能比例较高,饲料消费短期内难以恢复。3、4月的气温升高售粮高峰到来,集中供应的大豆也对本就需求不振的豆粕价格形成较大压力。

月末,沿海地区43%蛋白豆粕现货价格集中在2510-2540元/吨,月环比下跌240-300元/吨。

豆油期货价格:截止到3月15日,大商所豆油主连合约收盘报5532元/吨,较2月初下跌194元/吨,跌幅3.4%,期货价格率先开始回落调整。

图5 大商所豆油主连合约2月走势图

后市分析:2月19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指出将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多途径扩大种植面积。按照国家战略,大豆种植面积到2020年应达到1.4亿亩,按照2018年大豆单产1.8吨/公顷计算,对应2020年国产大豆产量将恢复增长至1680万吨,较2019年增长10.2%。同时,中美贸易谈判前景乐观,美国农业部3月报告增调2018/19年度期末库存45万吨,达到1.0717亿吨,比上年度增加861万吨。在全球大豆库存较高,国内大豆种植面积逐步增加,产量或恢复增长的背景下,国内大豆市场或将长期维持弱势格局。短期内农户的售粮高峰和政策性大豆收购将加快国产大豆的消化速度,预计收购后期市场或会出现供应缺口。

春节前后豆油价格经过大涨,进入3月已现疲态,豆油期货5月合约价格已率先开始止涨回落,进入调整。目前豆粕价格疲弱,短期内或将维持在较低水平,使得油厂压榨利润大幅下降,油厂虽挺油价意愿强烈,但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油脂消费进入淡季,豆油价格上行乏力。

二、菜籽油

菜籽情况:受各海关自3月1日起暂停受理加拿大相关企业对华出口油菜籽资格,加强对加拿大油菜籽的检疫和2月底3月初国内油菜籽产区持续阴雨天气影响,国产油菜籽价格有所走高。  

截止3月初,四川绵阳涪城区菜籽(净货,水杂11%,含油38%)收购价5400元/吨;安徽肥西菜籽(水杂12%,含油35%)收购价5040元/吨;湖北潜江贸易商出售菜籽(水分10%,小榨出油35%)对外装车价5100元/吨;内蒙古海拉尔新菜籽(水杂11%,含油42%)装车价3800元/吨;新疆伊犁新菜籽(水杂9%,含油38%)贸易商收购价3900元/吨。

菜籽油价格:受有关部门限制进口菜籽油和菜粕转基因证书发放消息的影响,市场担忧后期供应,菜籽油价格出现春节后的消费淡季反季节上涨。

截止3月初,广西防城港进口四级菜籽油报价为6800元/吨,较上月上涨250元/吨;湖北钟祥进口四级菜籽油报价6980元/吨,较上月上涨210元/吨;四川成都进口四级菜籽油报价7130元/吨,较上月上涨210元/吨;江西九江进口四级菜籽油出厂报价6920元/吨,较上月上涨190元/吨。

目前国内菜籽油供应充裕,此次反季节上涨或以消息层面的炒作因素为主。截止3月初,华南地区(两广、福建)油厂菜籽油库存为10.43万吨,同比增加157.5%;华东地区(江苏、安徽、上海)油厂菜籽油库存为44.8万吨,同比增加175.7%,为历年同期最高水平。

菜粕价格:受消息层面影响,菜粕现货价格略有反弹,但主要受水产品价格下跌,养殖恢复速度较慢影响,局部地区采购积极性不高,仍未收回前期跌幅。

截止3月初,广西防城港普通蛋白菜籽粕出厂报价为2130元/吨,福建漳州2200元/吨,江苏无锡2280元/吨,安徽凤阳2250元/吨,广州2100元/吨。

菜籽油期货价格:3月初,菜籽油主连合约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截止3月15日,郑商所郑油主连合约收盘报6851元/吨,较2月初上涨160元/吨,涨幅2.4%。

 

图6 郑商所郑油主连合约2月走势图

后市分析:目前菜籽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主要来源于市场对海关取消加拿大企业对华出口油菜籽资格担忧的影响。截止3月初,国内沿海油厂油菜籽库存为59.95万吨,受利润的快速走高刺激,油厂加大了开工量。截止3月初,全国纳入调查的101家油厂油菜籽压榨量为11.349万吨,为历年同期最高水平。庞大的压榨量将会进一步增加菜籽油库存,在季节性消费淡季需求不旺的前提下,受突发性消息提振的价格,市场或将在供需基本面的限制下在后市予以修正。

周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