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观察

首页 > 市场信息 > 市场观察
2019年陕粮市场观察第4期
发布时间:2019-04-30     作者:huangxin      浏览量:334       来源:      分享到:

小麦市场分析

政策性粮源成交低迷 国内市场疲软

全国小麦生长情况

截止4.12日,西北、华北、黄淮大部冬小麦多处于起身、拔节、孕穗至抽穗期;江淮、江汉处于拔节至抽穗期,部分进入开花期;西南大部处于开花期,云南部分处于乳熟、成熟阶段。苗情监测结果表明,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23%、74%,一类苗与上周持平,二类苗减少1个百分点。

2019年3月,北方冬麦区大部光热充足、墒情适宜,利于冬小麦返青生长和拔节;降水持续偏少使华北大部和黄淮北部土壤墒情下降。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4月9日,全国已播各类农作物17.6%,进度同比持平,粮食作物中,春小麦已完成36.1%。

现货市场:储备轮换进入尾声 小麦交易期待回暖

 

 

图1 国内普通白小麦平均价格图

近来制粉企业反映,主产区小麦价格经过3月份的普遍回落之后,进入4月份,市场跌势有所放缓。目前小麦价格虽稳中继续向弱,但由于到货量减少,部分企业下调小麦收购价格的幅度较前期明显缩窄

据中华粮网监测,截至4月9日,河北邢台容重760g/L、水分12.5%的新产普麦收购价为1.20~1.23元/斤,山东枣庄1.20~1.24元/斤,河南商丘1.20~1.22元/斤,江苏泰州1.22元/斤,安徽亳州1.20元/斤,部分地区较月初回落0.005~0.01元/斤。

主产区优质麦价格稳定,山东菏泽“济南17”优质小麦收购价为2660元/吨,河北石家庄“藁优2018”为2710元/吨,河南新乡“郑麦366”为2680元/吨,均与月初持平。当前新产优普小麦差价在210~250元/吨,处于高位。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表1 近期主产区小麦平均价格表

面粉需求淡季,工厂开机率偏低。随着天气升温,面粉消费步入传统淡季,保管难度加大,经销商采购谨慎,市场终端维持刚需。当前国内面粉加工企业开工率处于年内低位,以维持下游刚需为主,大型粉企因其市场占有率高,且品牌效应较强,其开工率相对稳定;小型粉企开工较为灵活,部分企业基本是每间隔一天开机一次。监测显示,4月2日,华北地区面粉企业整体开工率为48%,周环比持平,月环比下降4个百分点。其中,中小型企业开工率为25—50%,大型企业开工率为60%以上。

临储交易市场低迷

初步统计,3月份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平均成交率仅为1.87%,较去年同期下降5.84个百分点。4月10日,国家举行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投放量299.66万吨,实际成交4.08万吨,成交率仅为1.36%。

据了解,由于今年各地储备粮轮换销售安排较早,且出库积极性高,目前部分企业储备轮换进入尾声。市场人士认为,随着后期各级储备小麦轮换销售放缓,面粉企业将增加对国家临储小麦的采购,4月下旬最低收购价小麦成交量有望小幅回升。

麸皮:饲料需求萎靡,麸皮上涨乏力。麸皮在面粉加工产出中占20%,一季度由于春节后面临生猪补栏真空期,市场上生猪存栏量出现大幅降低的现象,国内麸皮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距离上次2016年创的低点仅有一步之遥,并且导致近期面粉企业一度出现亏损。目前麸皮虽然有所反弹,但由于终端生猪存栏量持续下滑,下游饲料需求疲软拖累,目前主产区麸皮主流出厂报价在0.48-0.52元/斤徘徊,继续上涨动力不足。且下游需求状况堪忧,加上随着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增加,麸皮的储存时间将缩短,短期市场形势还不宜乐观。

期货

路透芝加哥4月12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期货周五收高,5月合约攀升至盘中高位,受尾盘包括空头回补在内的技术性买盘提振。

CBOT5月软红冬小麦期货合约上涨4美分,结算价报每蒲式耳4.64-1/2美元。

本周该合约下跌3-1/4美分或0.7%,上周为上涨2%。

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5月硬红冬小麦合约收高3-3/4美分,报每蒲式耳4.34-1/4美元。

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MGEX)5月春小麦合约下跌2美分,报每蒲式耳5.31-1/4美元。

埃及国有小麦买家通过全球招标买入24万吨小麦,其中包括18万吨罗马尼亚小麦和6万吨乌克兰小麦。

不计算运费成本,美国软红冬麦的报价最低,但加上运费,罗马尼亚和乌克兰小麦较为便宜。

陕西市场

2019年3月份至今,西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通过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共成交省级储备小麦66370.254吨;成交市级储备小麦4,000吨。

随着前期陕西地区各级储备小麦大量轮出,近期储备小麦轮出力度明显放缓,面粉企业粮源采购主要以执行前期订单合同为主,部分区域呈现“有价无市”格局。截止4月15日,咸阳地区三等小麦收购均价为2410元/吨,渭南地区三等小麦收购均价为2423元/吨。

后势分析

当前小麦供给仍相对宽松,下游需求不旺,如果政策面没有重大调整的话,短期内小麦市场行情将维持当前局面,价格上涨乏力。距离南方新麦上市仅有1个多月时间,新麦生长进入关键期,新麦产量和质量预期将对市场主体购销心理产生较大影响,后期需要持续关注产区天气对生产形势的影响。

师艺璇

玉米市场分析

多空交织加剧 行情稳中向好

一、行情综述

(一)现货行情

当前,秋粮收购接近尾声,基层粮源所剩无几,港口库存积压不减,消费端依旧给力不足,加上最近玉米市场各方消息频传,市场氛围多空交织加剧,导致现货价格步履维艰,几经周折之后终于在4月初企稳回暖,价格稳步上扬。

 

 

图2 近期玉米价格走势(来源:卓创资讯)

 

东北产区:基层余粮见底 价格持续走强

据中国玉米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4月15日,东北地区售粮进度为92.5%。产区价格从3月初触底开始一路反弹,以吉林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为例,截至4月上旬已累计上涨60-80元/吨不等。据市场行情监测显示,截止目前,吉林燃料乙醇公司玉米收购价为1650元/吨,周内上涨20元/吨;黑龙江伊品生物玉米收购价为1630元/吨,周内上涨10元/吨;内蒙古开鲁潮粮收购价格1740元/吨,涨16元/吨。

华北产区:形势胶着 价格震荡上行

与东北玉米价格回暖反弹之势相比,4月份以来,华北玉米市场价格涨跌变化则相对频繁,但在4月中旬以后逐步稳定下来。波动的主要原因就是清明节期间玉米到货量减少导致价格上涨。节后,在“进口谷物传闻”、“消费下降”和“铁路让利”三座大山重压之下,其价格再现回调态势。

南北港口:价格走强 关注下游需求

近期北方港口价格提振,南方港口贸易主体报价心态增强,但饲企采购心态维持观望,后期需继续关注下游需求。截止目前,锦州港1770-1780元/吨,较昨日上涨10元/吨;鲅鱼圈港1775-1780元/吨,较昨日上涨15元/吨。广东港18年二等新粮价格1880-1900元/吨,较昨日上涨30元/吨.

南方销区:关注玉米及相关替代品进口

近期南方销区市场整体购销清淡,现货价格随到港成本变化有所调整。非洲猪瘟持续,生猪产能急剧下降,下游需求仍然处于低迷态势。饲料厂采购心态仍然谨慎,玉米库存维持低位。

(二)省内行情

近期我省基层粮源基本告罄,目前余粮多为渠道库存。由于当前国内市场尤其是产区玉米持续走高,离小麦收获期尚远,贸易商囤货待涨,观望情绪较重,而消费端深加工企业前期备货较为充分,饲料企业受非洲猪瘟的影响,收购量有所下降,玉米价格表现整体比较平稳。据了解,当前省内玉米收购价格(国标三等)平均1840元/吨。由于地理条件便利,我省玉米市场地域交易流动性比较好,玉米市场价格与产区联系较为紧密,后期我省玉米价格走势仍需关注产区尤其是内蒙地区的价格走势。

(三)期货走势

 

 

图3 近期玉米主力期货走势图(来源:和讯期货)

 

近期,玉米期货连续上行,截至16日收盘,玉米及玉米淀粉期货主力合约已“五连阳”。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短期支撑玉米价格的主要是中间环节贸易商等企业的惜售情绪,但在玉米整体供应充足,短期供需缺口尚未显现的情况下,玉米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二、消费市场

(一)饲料养殖:猪源持续减少猪价涨幅明显

 

 

表2 3月生猪和母猪存栏量增减表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3月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环比继续下跌。供给下降和冻猪肉收储带动生猪、猪肉、仔猪价格明显上涨。3 月份,生猪集贸市场均价每公斤 14.35 元,环比涨 14.3%,同比涨 20.5%;猪肉每公斤 23.61 元,环比 涨 4.7%,同比涨 4.3%;仔猪每公斤 30.35 元,环比涨 31.7%,同比涨 9.8%。

据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表示,从后期走势看,二季度猪价有望保持波动上行走势,考虑到部分屠宰企业前期储备的冻猪肉陆续出库以及上半年季节性消费相对平稳等因素,猪价大幅上涨的空间不大。下半年随着生猪出栏量进一步下降,叠加节日需求高峰,猪价或将出现阶段性快速上涨。

鸡蛋方面去年秋季以来,全国鸡蛋价格连续6个月下跌,鸡蛋全国集贸市场均价从2018年9月份的10.82元/公斤跌到2019年3月份的8.99元/公斤,跌幅超过17%。主产省批发价跌幅更大,从9.83元/公斤一直跌到7.02元/公斤,跌幅近30%。蛋鸡产能增加,市场供应充足是导致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预计二季度产蛋鸡存栏稳中略增,禽蛋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后期禽蛋价格将逐步企稳回升。

(二)深加工:淀粉酒精价格趋弱

受非洲猪瘟影响,玉米油、蛋白粉、纤维饲料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副产品冲减力度降低。随着不断上涨的人力及能源消耗成本,加之水涨船高的环保治理费用,淀粉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加工利润微薄,部分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三.数据及分析

(一)供需分析:

国内: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4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预测,2018/19年度中国玉米供需维持上月预测数不变。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4月份《饲用谷物市场供需状况月报》显示,2018年我国玉米产量持平略减,消费需求继续增加,预计2018/2019年度国内玉米市场负结余继续扩大,当年度结余为-2210万吨,负结余同比扩大673万吨。4月份预计,2018/2019年度我国玉米年度总消费量为2.8293亿吨,同比增加503万吨,增幅1.8%,与上月预测值持平,其中饲料消费为1.85亿吨,同比、环比均持平;猪肉消费将呈明显下降趋势,预计饲料粮需求整体仍将下降,但高粱和大麦进口总量预计减少750万吨左右,一定程度上提振国内玉米消费。预计,2018/2019年度我国进口玉米350万吨,同比增加3万吨,增幅0.9%;比上月预测值调增50万吨,增幅16.7%。预计2018/2019年度玉米工业消费为7800万吨,同比增加500万吨,增幅6.8%,与上月预测值持平。

国际:美国农业部《全球农业供给报告报告》4月显示:美国玉米饲用、乙醇加工用及出口量均大幅下调,供应未做调整而需求下调导致年终库存大幅上调2亿蒲,远高于平均预期。巴西和阿根廷产量上调,全球年终库存上调,高于平均预期。

(二)收购情况: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网站数据,截至2019年4月1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稻、玉米和大豆18145万吨,同比增加587万吨。其中: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10099万吨,同比增加848万吨。

中国玉米网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4月15日,东北产区整体售粮进度为92.5%,华北地区整体售粮进度为80%。另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5日上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10日,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10099万吨,再超亿吨。

(三)进口数据:

2 月份,我国玉米进口量 16.48 万吨,进口额 0.36 亿美元,环比分别减58.9%、59.3%,同比分别增60.8%、67.2%。1-2 月累计,我国玉米进口量 56.59 万吨,进口额 1.23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 14.4%、21.8%;出口量0.04 万吨,出口额 11.31 万美元,同比分别减42.9%、44.9%。净进口 56.55 万吨,同比增 14.5%。进口主要来自乌克兰(占进口总量的 97.4%)、俄罗斯(占1.9%)、美国(占 0.7%)。主要出口到朝鲜(占出口总量的 100%)。

从进口价格看,目前进口玉米及替代品成本价均高于国内价格,仍无成本优势。

四.市场热点

(一)中美贸易谈判持续关注玉米及相关替代品进口

中美贸易谈判第九轮已经结束,商务部4月15日发布公告,开始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干玉米酒糟所适用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进行复审。

从近段时间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来看,随着双方的共同克制,双方贸易市场的大门将再次打开,包括大豆、玉米等农产品进口市场的放开也仅是时间的问题,考虑到当前我国继续对玉米实施配额管理的因素,不排除放松对美国DDGS进口的限制。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份中国进口DDGS数量为147,896吨,其中美国14.7万吨、越南693吨、泰国31吨和日本0.1吨。

(二)非洲猪瘟影响

根据农业部要求,近期国家及相关部门对屠宰企业展开严格的清查整顿工作,叠加非洲猪瘟疫情持续恶化及消费淡季的影响,上涨势头较强的猪价近期开始弱势回调。后期持续关注清查整顿工作的进展及非洲猪瘟疫情的发展态势。

原料需求方面,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国内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猪料需求预期减少,但由于禽料、反刍料等消费持续增加,进口高粱、大麦等饲用玉米替代品大幅减少,二者相加将弥补猪料消费的减少。

(三)铁路让利 种植补贴确定

自4月1日起,铁路部门将下浮铁路货物运价,取消和降低部分货运收费。此次明显降费,北粮南运或更多采取铁路运输方式,在有利于东北玉米外销的同时,或在一定程度上对华北当地玉米价格施压。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16日发布2019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其中包括发放玉米、大豆和稻谷生产者补贴。

五.后市展望

截止到4月中旬,基层售粮进度进入尾声,现货大多进入经营渠道,玉米市场阶段性供应偏紧,但是中间库存还是处于高位,加之下游需求持续低迷,玉米价格在多空博弈中震荡调整。有关临储玉米销售推迟启动且底价提高的消息已对市场行情有所提振。商务部重启进口DDGS“双反”调查,中美贸易对国内玉米市场的影响再起波澜,有关大量进口玉米消息仍未得到进一步证实,期、现市场再次出现波动。

从长远来看,受到配额限制、中国的国情影响、美玉米转基因问题、加征关税的限制等影响,进口玉米冲击对国内玉米市场是有限的,是一个长期而且复杂的过程。反观国内市场,补贴政策的调整,导致市场对下一年度玉米减产的预期,临储销售延期及底价提升的可能,猪瘟影响程度的不确定,工业需求不断增加,这一切都为玉米市场后市的稳定打下基础。所以说,未来的玉米市场,在国家调控政策的有效指导下,一定会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而稳中向好的。

马一鸣

稻米市场分析

早稻开播 各地价格涨跌互现

一、国内价格

从3月底开始,全国各地的早稻播种工作陆续展开。而受今年稻谷收购价未变的影响,农民的种稻积极性也几乎没有变化,整体播种进程与往年一样。另一方面,国储的交易时间一再推迟,市场风向标不定,新粮已逐渐见底,陈粮各地需求不一,价格涨跌互现。

陕西市场

据监测,如表3所示,延安市黄陵县稻谷收购价格为1.37-1.53元/斤,平均价格为1.45元/斤,与上月持平;汉中市各区县收购价格为1.24-1.36元/斤,与上月相比,最低价收窄0.02元/斤,最高价收窄0.04元/斤;安康市各区县收购价格为1.00-1.40元/斤,与上月持平。

单位:元/斤

 

 

表3 陕西省稻谷价格监测表

主产区市场

籼稻:早籼稻市场仍以最低收购价交易为主。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统计,截止到4月15日,2019年最低收购价稻谷交易共计举行28次,累计投放早籼稻1202.26万吨,实际成交6.69万吨,成交率0.56%,且均为底价成交。其中,2014-2015年早籼稻为投放主力,占比超过一半。

中晚稻国储交易时间不定,而市场交易主体的用粮需求依旧,出现区域内价格行情不一的情况。如黑龙江省受其他省份跨省采购的影响,价格小幅上涨,且本地余粮也所剩不多。而广东地区没有托市收购价格的支撑,价格一路低行。

粳稻:近期东三省主要以省内稻谷轮换销售为主,粳稻市场供给宽松,加之市场观望情绪较浓,都在等待国储交易,整体价格稳中下行。

大米:大米消费逐渐进入市场淡季,随着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升高,保管难度随之加大,所以整体交易量偏少,价格稳中偏弱。

地区

品种

等级

类型

产地

19-4-12

周同期

月同期

年同期

湖南长沙

早籼稻

中等

收购价

本地

2140

2160

2160

2340

四川开江

中籼稻

中等

收购价

本地

2520

2520

2520

2720

安徽芜湖

晚籼稻

中等

收购价

本地

2400

2400

2500

2480

龙江建三江

粳稻

中等

收购价

本地

2770

2770

2600

2980

湖南长沙

早籼米

标一

批发价

本地

3120

3150

3140

3450

安徽芜湖

晚籼米

标一

批发价

本地

4000

3950

3800

4000

江苏南京

粳米

标一

批发价

本地

3650

3650

3650

4060

黑龙江东部

圆粒

标一

出厂价

本地

3800

3800

3650

4180 

数据来源:中华粮网

 表4 4月全国主要粮油市场稻米交易价格表

二、国际价格

根据美国农业部4月9号报告:全球稻米供应量减少40万吨至6.638亿吨,结转库存和产量均下降,主要是由于印尼巴基斯坦和菲律宾产量下降。全球消费量增加40万吨至4.924亿吨,主要得益于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增加。全球贸易量小幅下降至4730万吨,这是因为巴基斯坦、欧盟和美国的出口量减少。最终,全球期末库存经调整后下降至1.714亿吨,仍处于创纪录的高位。

我国大米进口减出口增。据海关最新数据统计,2月份我国进口大米13万吨,环比减少15万吨,减幅53.6%;同比减少0.28万吨,减幅0.2%;1-2月累计进口大米41万吨,同比减少8.2万吨,减幅16.6%。,2月份我国出口大米14.7万吨,环比增加0.4万吨,增幅2.8%;同比增加5.2万吨,增幅54.7%;1-2月累计出口大米29万吨,同比增加5.4万吨,增幅22.9%。

三、后市分析

籼稻: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早籼稻近期仍以最低收购价交易为主,受制于供给充足,预计后期成交价格仍以底价成交为主。

中晚稻市场目前各地市积极轮换,2018年新稻粮源偏紧,预计后期价格小幅上涨,陈晚籼稻市场目前需求较少,预计后期价格稳中运行,整体价格的变化将会以后期国储交易的价格为风向标。

粳稻:粳稻市场供给宽松,且终端粳米市场消费将进入淡季,预计后期价格稳中偏弱运行。

大米:大米终端消费将迎来淡季,随着气温升高,米企采取随用随买的策略可以缓冲保管难度的加大,整体价格稳中偏弱运行。

黄欣

 

油脂油料分析

供应宽松消费不振豆油上涨诱因难寻

 政策利好供应趋紧 菜籽油继续反季节大涨

一、豆油

国内大豆产区概述:春耕临近,东北地区大豆上市量明显增加。

随着天气的回暖,鉴于春耕资金需求,农户卖粮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3 月份东北地区大豆上量明显增加,但市场需求和生产消耗能力有限。因此虽有黑龙江收购省级储备大豆支撑,但在供应增加、需求疲弱拖累下,国产大豆价格因此有所下调。从大豆种子的销售情况来看,今年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已经基本成定局。国产大豆种植面积预期增加也对国产大豆市场带来压力。3月末,东北各地统货商品豆车板价3520-3620元/吨,部分高蛋白品种3640-3700元/吨。

河南、安徽豆源匮乏,量少豆价坚挺。3月末,河南永城、濮阳、新乡等地装车价在4160-4280元/吨之间;安徽太和、亳州、淮北刘桥等地装车价在4300-4480元/吨之间。

 

 

图4 全国三等油用大豆平均价格走势图(单位:元/吨)

进口情况:3月份,我国进口大豆491.7万吨,较上月增加46.1万吨,环比增加10.3%,1-3月累计进口1675吨,同比减少14.4%。

豆油价格: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供应趋向宽松,豆油价格涨势难寻。

气温逐渐升高,油脂进入消费淡季。从国内食用油的供需基本面来看,需求端处于较为清淡的阶段,贸易谈判带来的供应端压力在逐步加大,豆油上涨诱因难寻。截至4月初,国内主要油厂豆油库存 134.48万吨,受豆粕价格影响油厂压榨量不高,豆油库存水平低于去年同期。

截止4月初,国内一级豆油均价5400元/吨,环比下跌325元/吨。其中,华北地区5430-5520元/吨,华东地区5440-5500元/吨,华南地区5400-5480元/吨,下游采购谨慎。

豆粕价格:受菜粕市场提振,3月豆粕价格较前期走强。

受油菜籽供应趋紧和水产养殖复苏带来的季节性需求影响,3月豆粕价格出现上涨。豆菜粕价差目前处于历史低位,豆粕性价比提高,替代需求相对乐观。但受生猪养殖处于行业低周期影响,需求难有大幅上涨,短期内市场将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大环境中。

月末,沿海地区43%蛋白豆粕现货价格集中在2510-2620元/吨,月环比上涨约80元/吨。

豆油期货价格:3月,豆油主连合约价格出现大幅回调。截止到4月11日,大商所豆油主连合约收盘报5598元/吨,较3月初下跌162元/吨,跌幅2.8%。

 

 

图5 大商所豆油主连合约3月走势图

后市分析:中美贸易谈判不断取得重大进展,随着两国贸易协商接近尾声,国内对美豆的进口量将会逐步增加。目前豆粕价格依旧疲弱,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又在稳步扩大,原料供应压力越来大,下游消费不振的局面短期内又难以改变。随着气温越来越高,油脂消费进入淡季,豆油价格上涨诱因难寻,大豆价格或在短期内大概率保持低位震荡。

二、菜籽油

菜籽情况:3月,国内菜籽价格稳定,部分地区略有上调。南方阴雨寡照天气延续,清明节前后,长江以南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两成,湖南、江西一带受影响较大,将对南方地区油菜籽产量带来不利影响。  

截止4月初,江苏兴化菜籽菜籽(水杂11%,含油39%)装车价5000元/吨;安徽合肥菜籽(水杂12%,含油35%)收购价5100元/吨;湖北潜江菜籽(净货,水杂13%,含油38%)收购价5200元/吨;内蒙古海拉尔新菜籽(水杂10%,含油38%-39%)装车价3800元/吨。

菜籽油价格:受海关总署撤销了加拿大第二家油籽企业的注册登记,暂停其油菜籽进口资格消息的影响,3月国内菜籽油价格继续反季节大涨。

截止4月初,广西防城港进口四级菜籽油报价为7000元/吨,较上月上涨200元/吨;湖北钟祥进口四级菜籽油报价7230元/吨,较上月上涨250元/吨;四川成都进口四级菜籽油报价7350元/吨,较上月上涨220元/吨;江西九江进口四级菜籽油报价7170元/吨,较上月上涨250元/吨。

目前国内菜籽油供应充裕,豆菜油价差的急剧扩大影响了下游需求,菜籽油库存居高不下。截止4月初,沿海地区油厂菜籽油库存约为45万吨,华南地区(两广、福建)油厂菜籽油库存为8.3万吨,虽略有下滑,但仍均略高于去年同期。

菜粕价格:国内对加拿大菜籽采购的明显减缓对菜粕价格形成了一定有利支撑,但受其自身需求不振和豆菜粕价差大幅走低的影响,豆粕价格继续弱势运行。

截止4月初,广西防城港普通蛋白菜籽粕出厂报价为2120元/吨,较上月下跌10元/吨;福建漳州2140元/吨,较上月下跌60元/吨;江苏无锡2300元/吨,较上月上涨20元/吨;广州2080元/吨,较上月下跌20元/吨。

菜籽油期货价格:3月,菜籽油主连合约价格大幅上涨,截止到4月11日,郑商所郑油主连合约收盘报7093元/吨,较3月初上涨307元/吨,涨幅4.5%。

 

 

图6 郑商所郑油主连合约3月走势图

后市分析:目前国内对加拿大油菜籽的进口管制并没有完全取消,而国内菜籽油库存充足,短期内足够应对市场需求,菜籽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主要源于市场对原料供应中断的担忧。2018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达到476万吨,其中93.4%来自于加拿大,如果完全停止从加拿大进口油菜籽,短期内将难以寻得如此大量的相关替代,豆菜油价差的不断扩大也会抑制菜籽油需求,因此菜籽油价格长期走强缺乏市场支撑,价格继续大幅攀升难度加大,短期内或将难以维持如前期般的大幅增长,价格或会在震荡中小幅上扬。

周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