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市场分析
小麦托市范围扩大 麦价稳中窄幅波动
一、市场行情综述
据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官网数据,截止7月15日,全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20年新产小麦111.61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54.93万吨。国标三等以上小麦,关中地区企业收购价格2,200-2,360元/吨。
2020年陕西地产小麦丰收,品质也较往年小幅提升,面粉企业可选择的粮源较为丰富。当前虽然是新麦上市期,但面粉消费进入淡季,面粉企业对高价粮源采购积极性降低,对小麦的压价情绪增加,且大多数储备库的轮换任务已基本完成,另外陕西跨省移库小麦每周投放2万吨,小麦市场承压,小麦价格开始回落。但是,由于湖北、安徽、江苏、河南四省份已相继启动托市收购,加之农户惜售情绪仍存,预计在政策支撑下小麦价格将维持稳定。截止7月20日,陕西宝鸡地区面粉企业小麦收购价格2,300元/吨,新陈麦同价,数量较少;咸阳地区面粉企业小麦收购价为2,380元/吨。
消费方面,随着近期面粉加工企业开机率持续较低,麸皮市场货源偏紧,加之生猪存栏量呈现恢复性增长,下游饲料企业采购积极性较高,麸皮呈持续上涨态势。截止7月20日,渭南富平地区面粉企业麸皮出厂报价2,020元/吨,货源偏紧。
截止7月20日,西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共举办105场交易会。累计采购中央储备小麦1.83万吨,成交均价2,339元/吨;销售省级储备小麦24.20万吨,成交均价2,361元/吨,成交金额5.71亿元;累计销售市级储备小麦2.68万吨,成交均价2,342元/吨,成交金额0.62亿元;累计销售县级储备小麦1.35万吨,成交均价2,155元/吨。近期分日小麦成交情况见下图。
托市收购范围加大,提振市场新麦价格。随着湖北、安徽、江苏、河南地区启动托市收购,政策性利好提振小麦市场,市场收购进度去年同比相对缓慢,但整体进度仍属正常范畴。截至7月10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3,207.3万吨,同比减少216.6万吨,其中:河北收购248.0万吨,同比减少7.4万吨;江苏收购834.8万吨,同比减少8.0万吨;安徽收购458.0万吨,同比减少160.4万吨;山东收购484.1万吨,同比减少41.2万吨;河南收购695.2万吨,同比减少64.5万吨;湖北收购116.8万吨,同比增加14.2万吨。
7月15日,国家继续进行最低收购价小麦、国家临时存储小麦、跨省移库小麦竞价交易,总计投放量为104.298万吨,成交6.111万吨,成交率为5.85%,成交量处于低位态势,对当前小麦市场影响不大。
近期国内小麦价格以稳为主,个别地区稳中偏强波动。近期部分地区受阴雨天气影响,小麦出库和运输受限,部分面粉企业小麦上量减少;加之农户对后市看涨预期较高,惜售情绪仍存,带动小麦价格继续上涨。但是,由于终端面粉市场受季节性消费需求不佳,面粉企业对小麦采购积极性降低,且大多地区的储备库轮换任务已基本结束,加上国家临储小麦库存高企,市场并不缺粮,小麦价格上涨幅度受限,总体来看短期内小麦价格或稳中偏强波动。截止7月20日,全国主产区小麦价格指数为2,340元/吨。其中:河北2,300-2,400元/吨,山东2,320-2,400元/吨,河南2,280-2,330元/吨,江苏2,280-2,360元/吨,安徽2,240-2,320元/吨。
消费端面粉需求较为疲乏,价格以稳为主,麸皮价格稳中偏强运行。随着新麦价格趋于稳定,面粉价格将保持目前的低位水平。当前面粉企业开机率较前期变动不大,截止目前国内面粉企业开机率维持在40%-50%之间,国内面粉企业面粉价格大多持稳,局部继续偏弱运行,国内30粉主流价格在2,840-3,200元/吨,60粉主流价格在2,600-2,960元/吨。面粉企业开机率不高,麸皮市场供应量偏紧;另外随着近期市场玉米价格上涨,目前部分地区玉米收购价、进厂价开始高于小麦价格,饲料企业用小麦替代玉米的现象开始增多,对麸皮价格也有所提振,在面粉需求疲软的前提下,麸皮价格将保持坚挺。目前部分地区面粉企业混合型麸皮出厂价格达到2,000元/吨以上,分地区来看,截止7月20日,河北混合麸皮报价1,880-1,900元/吨,河南麸皮报价1,880-1,940元/吨;山东麸皮报价1,900-1,960元/吨,安徽麸皮报价1,920-1,960元/吨,江苏麸皮报价1,880-1,980元/吨。预计近期麸皮价格走势趋强,价格或稳中小幅上涨。
二、美国农业部7月份小麦供需报告
美国农业部7月预计2020/21年度世界小麦产量7.69亿吨,同比增加419万吨。其中澳大利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增产,欧盟、美国、乌克兰减产。
产量:美国农业部7月预计2020/21年度全球小麦产量为7.69亿吨,比上年度增加0.55%。
消费:美国农业部7月预计2020/21年度世界小麦消费量为7.47亿吨,较上年度增加0.5%。
库存:美国农业部7月预计 2020/21年度世界小麦期末库存为 3.15 亿吨,同比增加5.94%。
贸易:美国农业部7月预计2020/21年度世界小麦出口量为 1.88亿吨,比上年度减少0.02%。预计2020/21年度世界小麦进口量为1.83亿吨,较上年度减少0.08%。(注:因统计口径、统计时间和损耗等原因,全球小麦进口和出口数量不一致。)
单位:千吨
本月预估2020/21年度全球小麦的具体情况是:供应量、消费量、出口量和库存减少。其中供应量将减少290万吨至10.66亿吨,主要是由于欧盟、美国、摩洛哥和俄罗斯的小麦期初库存被减产所抵消。欧盟将减产150万吨至1.395亿吨,主要是由于法国和西班牙小麦的减产,如果这一预估成为现实,这将是自2012/13年度以来欧盟小麦产量最小的一次。根据摩洛哥最新的政府报告估计,摩洛哥小麦将减少80万吨至270万吨,是继2007/08年度以来小麦最小产量。俄罗斯冬小麦减产量仅被春小麦增产量抵消后,将减产50万吨至7650万吨。欧盟小麦出口减少仅部分抵消澳大利亚出口增加部分,预计2020/21年度全球贸易量将减少80万吨至1.88亿吨。全球小麦消费量将减少160万吨至7.516亿吨,主要是由于欧盟、美国和摩洛哥的饲用量减少。预计2020/21年度小麦全球期末库存将减少130万吨至3.148亿吨,但仍保持高纪录,其中中国和印度的小麦期末库存分别占总量的51%和10%。
三、后市分析
当前,国内各大主产区夏粮收购正在火热进行中,虽然近期国家不断扩大托市收购的启动范围,着力提振小麦市场价格,但在国家政策性小麦库存高企的大背景下,小麦市场整体供给相对宽松,加上面粉终端市场仍处于消费淡季,并且进入7月下旬后,各级储备小麦轮入将逐步接近尾声,预计后市小麦价格的主流态势将会以稳为主,大幅波动的概率不大。
玉米市场分析
临储销售持续火热 玉米市场稳中看涨
一、行情综述
【受临储玉米持续火热成交影响,近期国内玉米期现价格一并走高】据天下粮仓数据,截止本周五(7月17日),国内玉米现货指数2187元/吨,较上周五(7月10日)涨19元/吨,较去年同期涨272元/吨,涨幅14.20%。其中,山东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2200-2380元/吨,大多企业周比继续上涨10-72元/吨不等,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价主流区间1810-1996元/吨,局部企业周比上涨10-80元/吨不等。辽宁锦州港19年玉米容重700价格2160-2170元/吨,周比继续上涨20元/吨,广东蛇口港口二等粮玉米报价在2320-2330元/吨,周比继续上涨40-50元/吨。
图2 近期玉米主力合约日K线图(来源:东方财富网)
近期国内玉米现货价格持续走高,贸易商普遍看多后市,大有长期囤居的态势,导致玉米期货价格随现货价格一并上行。
二、玉米消费
【猪价继续上涨,玉米饲用需求稳定;深加工产品消费表现乏力,企业开机率小幅下降,淀粉价格小幅提升,产品库存消耗加快】
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和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监测,2020年第28周(即2020年7月6日-7月10日),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50.60元,环比涨6.8%,同比涨104.7%,较上周扩大8.3个百分点。当前期生猪存栏量偏低,加之养殖户和规模养殖场对后市看涨预期加重而压栏惜售,供应缩量带动生猪和猪肉价格连续上涨。
2020年第28周(7月4日-7月10日),据天下粮仓对东北、山东、河北等地区的82家淀粉企业进行调查,第28周国内玉米淀粉企业玉米加工量为635860吨,较上周减少20600吨;第28周淀粉行业开机率为60.49%,较上周63.51%降3.0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61.96%降1.47个百分比。玉米价格的上涨,使厂家加工利润再次降低,为了保证加工利润,企业开始对生产的产品进行涨价,其中以山东地区为例,7月16日玉米淀粉价格涨了30元/吨,该地区玉米淀粉主流报价2680-2750元/吨(来源:腾讯网),零星几家淀粉企业的价格在2750元/吨以上。当然,除了由于玉米价格上涨导致淀粉价格上涨之外,淀粉企业目前产品库存逐渐开始降低,玉米上涨引发了淀粉下游经销商的关注,经销商多数认为玉米价格短期难降低,所以提货速度较前期有一定的加快,厂家库存不断消耗,且部分玉米淀粉企业迎来检修期,玉米淀粉市场供应量相对减少,也对玉米淀粉价格有一定的支撑。
三、数据及分析
国内: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7月估计,2019/20年度,中国玉米进口量600万吨,比上月估计值调增200万吨,主要原因是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执行加快,中国自美国进口玉米的预期将增加;年度玉米结余减少1155万吨。据中国气象局全国农区作物遥感长势监测结果显示,6月中旬东北、华北作物长势总体与上年同期持平或略偏好,2020/21年玉米单产预测值与上月持平。其他预测值保持不变。
截至7月16日,国家临储玉米竞价销售累计成交3196万吨,叠加累计成交的一次性储备玉米,市场将有超过3894万吨玉米陆续投入市场,加上进口增加,市场有效供给将明显改善。
国际:美国农业部《全球农业供给报告》本月预估2020/21年度美国粗粮的情况是:供应量大幅减少,饲用量减少,食用量、种用量和工业用量将增加,期末库存减少。
6月30日发布的种植面积报告预计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减少,据此预计2020/21年度玉米产量将下降9.95亿蒲式耳,玉米单产保持不变,为178.5蒲式耳/英亩。
2020/21年度除美国外的其他国家的粗粮变化情况预计为:产量与上月基本持平,贸易量略有增加,库存量较上月减少。预计中国2019/20和2020/21年度的玉米饲用量将上浮,2020/21年度的除美国外的玉米库存较上月有所下降,其中中国、阿根廷、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降幅最大。
进口:1-5月谷物进口933.8万吨,同比增18.1%,进口额26.0亿美元,增8.8%。出口125.3万吨,减8.3%,出口额5.2亿美元,减2.8%。净进口808.5万吨,增23.7%。其中:玉米:进口277.5万吨,同比增15.9%;大米:进口98.2万吨,同比减7.7%;大麦:进口194.5万吨,同比减31.8%;高粱:进口109.5万吨,同比增132.3倍;另,玉米酒糟(DDGs)进口1.4万吨,同比减41.5%;木薯(主要是干木薯)进口157.2万吨,减9.3%。
四、省内行情
近期由临储销售主导的国内玉米市场显得有些高不可攀,储备玉米连续高溢价成交已经导致陕西省内玉米成交价格颇高,加工企业鲜有成交,贸易商却频频出手。当前陕西省内加工企业基本处于原料断供的状态,部分企业已经计划通过采购今年春玉米来缓解原料紧缺的状况,虽然产品端价格小幅提升,但产品销量一般,企业开机率维持较低水平。7月17日,中储粮西安分公司在中储粮网销售的26,408吨储备玉米全部成交,成交均价2,492元/吨,最高成交价达2,512元/吨。
2020年2月5日至今,我中心电子交易平台累计销成交省级储备玉米43,014.618 吨,成交均价2102.75元/吨;累计销售市级储备玉米8,598.5吨,成交均价1,973.17元/吨。
五、临储销售
7月16日,国家临储玉米第八次投放,计划竞价销售403万吨,其中2014年产玉米投放4万吨,2015年产玉米投放399万吨,实际共成交403万吨,成交率100%。与之对比,2019年第八次竞价交易成交率19%,2018年为47%。以成交量为权重,临储竞价交易玉米平均溢价283元/吨,周环比高47元/吨,比首次交易溢价高165元/吨。
当前临储加上一次性储备的玉米已累计成交3894万吨,总量上已经完全能够补充市场缺口,但由于出库缓慢尚未形成有效供应,玉米市场仍然表现出供应紧张局面,市场价格保持上涨趋势。接下来,由于市场主体普遍预期下游需求长期向好,建立库存意愿强烈,预计临储玉米竞价成交率一定时间内将继续保持高位。
六、后市展望
临储第八拍成交依然火热,溢价幅度继续刷年内新高,高成本因素继续推动市场,贸易商纷纷上调价格,个别贸易商更是看好后市,囤粮待售。此外,北方产区价格上涨带动南方市场,加上,南方港口玉米可供销售货源偏紧,总的来看,短线玉米或继续以高位强势运行为主,但也难以走出短期快速上涨的行情,主要原因:一是在国家政策调控下,临储玉米出库正在加快,结合一次性储备玉米出库及中央储备粮轮出等因素,玉米市场有效供应增加将抑制玉米价格上涨;二是除了投放政策性玉米、增加玉米进口量外,国家可调控手段仍然较多,加之如果玉米价格出现短期快速上涨,现货小麦也存在大量替代玉米的可能,进而压制玉米价格;三是当前玉米深加工行业普遍亏损,下游需求表现疲软,如果玉米价格出现短期快速上涨,玉米成本难以快速向下游传导,将倒逼用粮企业下调开工率。综合分析,玉米价格虽然长期看涨,但短期继续上涨空间有限,7-8月区内玉米价格预计将以稳为主。
稻米市场分析
早稻上市天气不佳 陈稻行情持续走弱
一、国内价格
我国早稻主产区包括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8个省(区),目前正处于收割上市阶段。但由于前期持续降雨导致大范围洪涝灾害,尤以江西和湖南严重,早稻发芽现象多发,质量较往年有所下降,短期新稻购销随着上市进程缓慢推进。市场主体关注重点已转移至新稻市场,消费淡季持续,陈稻行情有价无市与优质优价的局面并存。
陕西市场目前主要以陈稻交易为主,距离新稻上市还有较长时间。陕西省市场收购均价为2693元/吨,其中,汉中收购价在2560元/吨左右,安康收购价在2960元/吨左右。另外,陕南地区中晚稻秧苗整体处于分蘖期,由于当前气温偏高且间歇性降雨天气较多,水稻秧苗长势正常,但农户仍不可放松田间管理,以防发生内涝。
表1 7月14日最低收购价稻谷(2014-2016年)交易结果
表2 7月17日最低收购价稻谷(2017-2019年)交易结果
根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统计,7月14日国家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向市场投放2014-2016年产最低收购价稻谷179.5万吨,实际成交34.2万吨,成交率19%,成交均价2271元/吨;17日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向市场投放2017-2019年产最低收购价稻谷180.5万吨,实际成交7.9万吨,成交率4.4%,成交均价2615元/吨。
与上周交易结果相比,本周成交量略增2.4万吨,出现小幅回升,成交均价下跌10元/吨。分品种看,本周粳稻成交量34.2万吨,占比约81.2%;籼稻成交量为7.9万吨,占比18.8%。分生产年份看,2015年产稻谷是成交的主力,占比高达65.8%。综合统计,截至7月17日,2020年政策性稻谷累计投放5525万吨,实际成交808万吨,成交率14.6%,成交均价2251元/吨。目前政策性稻谷出库量约350万吨,进度仍偏慢。
根据中央气象台监测江南、华南大部早稻处于乳熟成熟期,湖北、安徽等地仍处于抽穗灌浆阶段。全国双季早稻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12%、86%,一类苗较上周减少3个百分点,二类苗增加3个百分点。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东部、江淮、江汉一季稻处于分蘖至拔节期;西南地区大部处于拔节至孕穗抽穗期,四川盆地东南部进入抽穗期。全国一季稻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33%、66%,一类苗较上周增加5个百分点,二类苗减少5个百分点。江南、江汉地区晚稻陆续进入三叶期,华南陆续进入播种出苗期,海南处于三叶至拔节期。江淮、江汉大部、江南北部持续出现5~6天降雨过程,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4倍,部分农田出现内涝,加之日照偏少5~9成,气温偏低2~4℃,影响早稻灌浆成熟、一季稻分蘖拔节。江南中南部、华南大部多晴少雨,利于收晒成熟的早稻;西南大部地区光温正常,墒情总体较好,利于一季稻孕穗抽穗。
农业生产建议: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江南北部等强降雨区应注意及时清沟理渠、排涝降渍,促进在地作物恢复生长;江南和华南稻区注意及时收割、晾晒成熟早稻,并加强晚稻秧苗管理、适时移栽。江南中南部、华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气温较高,应注意以水调温,防御高温热害对晚稻育秧的不利影响。
受南方新季早稻陆续上市的影响,市场主体购销逐步转移到新季早稻市场上,陈稻购销进一步趋弱,有价无市凸显。其中,黑龙江建三江粳稻收购价为2620元/吨,较上周下跌40元/吨。江苏新沂粳稻收购价为2760元/吨,较上周上涨30元/吨。湖南长沙晚籼稻收购价为2400元/吨,与上周持平。湖南长沙早籼稻收购价为2300元/吨,与上周持平。安徽芜湖晚籼稻收购价为2560元/吨,与上周持平。江西南昌早籼稻收购价为2300元/吨,与上周持平。
各大院校陆续放假,集团性消费减少。加之天气高温高湿,大米储存难度加大,加工企业备货不积极,价格稳中偏弱。其中,南方及北方产区籼米出厂价大多集中在3700-4200元/吨,个别较上周下跌60-100元/吨。南方及北方产区粳米出厂价大多集中在3600-5000元/吨,个别较上周下跌100元/吨。
国家调整2020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时间,决定将2020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起始时间从原定的8月1日起予以适当提前。即在新产早籼稻上市后,如市场价格符合预案启动条件,按规定程序申请启动2020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预案;同时,要统筹做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工作。这对于早稻收购不失为一个利好消息。
晚籼稻期货规则修订:一是优化交割指标体系,将期货交割标的物定位于优质晚籼稻;二是调整替代交割品贴水幅度,充分体现“优质优价”原则;三是收严入库储存品质判定指标,避免储存品质较差的晚籼稻参与交割。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此次修订符合现货市场发展趋势,修订后的晚籼稻期货交割标的物定位更加清晰,能够较好满足产业的实际需求,有助于晚籼稻期货功能进一步发挥。
二、国际价格
根据美国农业部7月12日报告:本月预估2020/21年度全球稻米的主要情况是:因为初期库存和产量较高,全球2020/21年度大米供应略有增加。由于2019/20年度的几次变动,2020/21年度初期库存增加。其中产量增加90万吨。全球2020/21年度的产量和国内使用量均增加50万吨,而且都保持了历史新高。由于供应增幅超过使用量,全球2020/21年度期末库存达到创纪录的1.858亿吨,其中中国和印度的分别占比为63%和21%。
我国进出口稻米均增加。据海关最新数据统计,2020年5月份我国进口稻米23万吨,环比增加21.05%,同比增加9.52%;1月至5月累计进口稻米98万吨,同比减少6.67%。5月份我国出口稻米33万吨,环比增加37.5%,同比略减2.94%;1月至5月累计出口稻米109万吨,同比减少6.84%。受制于国际米价高位回落影响,短期利于国内大米出口。另外稻谷市场去库存仍是市场长期发展的主基调,预计后期大米出口量会进一步增加。
三、后市分析
稻谷:根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交易公告显示,7月21日和7月24日共计划投放政策性最低收购价稻谷360万吨,其中7月21日计划投放2014-2016年产最低收购价稻谷180万吨,包括早籼稻20万吨、中晚籼稻80万吨、粳稻80万吨,投放重点是2015-2016年产稻谷,2014年产稻谷仅有10万吨,包括黑龙江省8万吨粳稻、安徽省1万吨中晚籼稻、河南省1万吨中晚籼稻;24日计划投放2017-2019年产最低收购价稻谷180万吨,包括早籼稻60万吨、中晚籼稻60万吨、粳稻60万吨,投放总量与上周持平。后期需重点关注南方早稻主产区的天气情况、最低收购价稻谷的竞价交易情况以及最低收购价稻谷的停止投放时间。
大米:由于近期暑假来临,集团性餐饮类消费减少,且居民饮食消费趋于多样化,大米消费减少,终端需求不足,预计后期大米价格将稳中偏弱运行。
大豆:6月中旬至7月中旬,国产大豆价格持续上涨,月初小幅回落,涨幅较上月收窄,整体价格继续上涨,见图1。主要原因如下:1.新豆上市还有3个多月的时间,基层余粮不多,短期内大豆供应预期偏紧;2.南方暴雨蔬菜水毁面积较大,豆制品市场需求明显好转;3.但在国产大豆价格不断走高的同时,俄豆开始进入市场,价格较低。目前质量较好的巴西大豆港口分销价仅为4100元/吨左右,价差较大,国产大豆价格上涨受到抑制;4.临储大豆经过6轮抛售,虽全部成交,但成交均价溢价水平逐渐降低,市场理性程度增加。
截止7月中旬,东北地区商品豆装车价格为5600-568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220-300元/吨;内蒙古地区商品豆装车价格为5600元/吨,与上月同期上涨260元/吨;安徽地区中黄豆装车报价为590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100元/吨;河南地区中黄豆装车报价为5760-590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160元/吨;河北地区中黄豆装车报价为570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100元/吨。
2020年6月,我国进口大豆1116万吨,环比增加19.01%。1-6月,累计进口大豆4504.4万吨,同比增加17.9%。
豆油:6月中旬至7月中旬,国内豆油价格继上月止跌反弹后,继续温和上涨,见图2。原因如下:1.天气炒作和巴西大豆可售库存降低,进口成本持续升高;2.国际生物柴油价格上涨,带动油脂市场价格整体上涨;3.豆菜油价差较大,豆油跟涨。
截止7月上旬,国内豆油商业库存总量为118.228万吨,较上月同期的94.15万吨增加了24.078万吨,增幅25.57%。较去年同期的147.89万吨减少了29.662万吨,降幅20.06%,五年同期均值为128.87万吨。
截止7月上旬,国内沿海一级豆油现货主流价格在5850-5980元/吨之间,较上月同期上涨120元/吨。其中,天津贸易商报价5850-586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100元/吨;日照贸易商报价588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100元/吨;广州贸易商报价593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70元/吨。
截止7月16日,陕西省内豆油现货报价:一级豆油自提价640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250元/吨;三级豆油自提价635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250元/吨。7-9月份西安提货基差:2009合约+380元/吨,基差与上月同期持平。受国内菜籽油价格不断上涨影响,豆油价格跟随小幅上涨。
图2 2020年国内豆油价格走势对比图(单位:元/吨)
豆油期货:6月中旬至7月中旬,大商所豆油2009合约价格持续上涨,见图3。截止到7月16日,豆油9月合约收盘报5952元/吨,较6月15日上涨380元/吨,涨幅6.8%。
后市分析:目前巴西大豆可售库存趋紧,美豆又进入生长关键期,各种天气炒作不断拉升国内大豆进口成本。同时,国际油价逐渐恢复,生物柴油价格不断回升,叠加国际贸易关系间的不稳定因素,国内油脂市场价格或将在一段时间内偏强运行。目前,豆菜油价差已接近2200元/吨,远超1200元/吨左右正常水平,存在价差修复的可能,若菜籽油价格继续上涨,国内豆油价格或还将继续跟涨。
二、油菜籽和菜籽油
菜籽:6月中旬至7月中旬,国产油菜籽价格延续上月走势,继续偏强运行,见图4。主要原因如下:1.贸易关系不稳定,货源紧缺;2.江西、贵州等地受暴雨影响,物流不畅,影响油菜籽走货;3.预期偏紧,供需基本面无较大变化。
图4 2016-2020年国内油菜籽价格走势对比图(单位:元/斤)
截止7月10日,安徽地区油菜籽价格为5200-540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100-220元/吨;四川地区油菜籽价格为5600-590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80-120元/吨;湖北地区油菜籽价格为5300-566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100-260元/吨;湖南地区油菜籽价格为556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240元/吨。
据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截止7月16日,陕西省累计收购油菜籽9225吨,陕南地区油菜籽企业收购价格为4900-6000元/吨,较上月略有上涨。
菜籽油:6月中旬至7月中旬,菜籽油价格延续上月走势继续上涨,见图5。主要原因如下:1.菜籽进口受阻,货源不畅,压榨量处于较低水平;2.库存长期处于低位,菜籽油现货供应紧张。
图5 2014-2020年7月进口菜籽油价格连续走势图(单位:元/吨)
截止7月中旬,两广及福建地区菜籽油库存为2.6万吨,较上月同期的2.02万吨增加了0.58万吨。较去年同期的9.85万吨,降幅为73.6%。
截止7月10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国产四级菜籽油出厂报价为8000-900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100-150元/吨。沿海油厂进口四级菜籽油报价为8120-820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400元/吨;内陆区域进口四级菜籽油报价为8330-851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210-390元/吨。
截止7月16日,陕西地区进口一级菜籽油(脱蜡)提货价915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300元/吨;一级菜籽油(非脱蜡)提货价900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300元/吨;国产一级菜籽油提货价960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250元/吨;国产四级菜籽油920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250元/吨。涨幅较上月收窄。
菜籽油期货价格:6月中旬至7月中旬,郑商所菜籽油2009合约价格继续上涨,见图6。截止到7月16日,菜籽油2009合约收盘报8134元/吨,较6月15日上涨762元/吨,涨幅10.3%。连续两个月出现较大涨幅。
后市分析:目前国内油脂市场呈现菜强豆弱的格局,菜籽油方面主要是受到国际贸易间关系不稳定,进口长期受限,而国内产量又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供需存在结构不合理因素影响而持续走强。进入8月后,菜籽油期货2009合约将逐步过渡到2101合约,而1月合约面临国庆、春节等节假日,需求会逐渐转旺,若未来不出现较大新增进口的话,预期菜籽油价格或还会持续走强。同时,预计明年加拿大和欧盟的菜籽播种面积或会大量减少,进口成本就会相应增加,国内外因素相互叠加,菜籽油价格或易涨难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