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5年,预计我国大米需求偏弱的局面短期难以改观,加上后期我国大米进口预计增加,稻谷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将存在。但在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和综合施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的政策支撑下,预计稻米市场价格重心将较2024年有所上移。
2024年,我国稻谷产量4150.7亿斤,比上年增加18.6亿斤,连续14年稳定在4000亿斤以上,继续呈产大于需局面。
同期,国际大米市场供应也得到改善,价格出现大幅回落。受此影响,2024年国内稻米市场持续走跌,新中晚稻上市前期跌势有所加快。随着河南、黑龙江等四省先后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稻米市场逐步企稳并步入合理区间,南方优质稻市场走势相对更强。
2024年早籼稻走势相对较强
2024年上半年,国际米价开启下跌模式,加上国内稻米供应相对宽松,我国稻米市场稳中小幅走弱。但与小麦、玉米相比,稻米市场表现相对平稳。截至当年7月3日,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全国平均收购价分别为2808元/吨、2850元/吨、2809元/吨,分别较2024年初微跌11元/吨、47元/吨、1元/吨。
2024年三季度,早籼稻因6月遭受台风和连续阴雨天气而有所减产,上市之初价格高开高走,创出近几年新高,后期虽有所回落,但却首次全面高于中晚稻和小麦、玉米价格。新季中晚稻上市之初,在国内中稻质量下降、国际大米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影响下,市场观望心理增强,导致中晚稻市场全面走弱,但整体下跌幅度小于国际大米市场。
进入2024年四季度,虽然大米进口大幅下降,但由于国内稻米市场走势强于小麦、玉米,稻米替代需求继续减少,加上稻谷小幅增产,口粮大米需求继续减少,稻米市场供强需弱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随着新季中晚稻全面上市,供应压力持续增大,稻米市场继续走弱,河南、江苏分别于2024年10月19日、23日启动了最低收购价预案,黑龙江、安徽也分别于2024年11月6日、9日启动了最低收购价预案。预案启动时间较2023年提前,启动范围明显大于2023年,托市收购量同比也大幅增加。受此影响,稻米市场逐步企稳,其中南方优质稻供应趋紧,走势相对较强。
2024年上半年,国际大米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受印度限制大米出口政策持续放松等因素影响,下半年国际大米价格下跌势头加快,部分国家大米出口价已低于上年启动之初的价格。
截至2024年12月底,印度碎米率5%的蒸谷米报价(FOB价,下同)为456美元/吨,同比下跌58美元/吨,为18个月来最低水平;越南碎米率5%的大米510美元/吨,同比下跌145美元/吨,为18个月来最低水平;泰国碎米率5%大米523美元/吨,同比下跌136美元/吨,为18个月来最低水平;巴基斯坦大米456美元/吨,同比下跌138美元/吨,为20个月来最低水平。
2025年一季度稻米价格上涨
2025年春节前,虽然国际大米市场仍处于持续下跌中,且跌幅有所加快,但在四省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和大米需求旺季回升的刺激下,国内稻米市场逐渐企稳回升。其中,南方优质稻供求关系偏紧,走势相对较强。春节后,受稻谷收购进度较快影响,市场上稻米供求偏紧,稻米市场稳中走强,但总体涨幅不大。
一季度国内稻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中晚稻收购量同比大增。截至2025年2月28日,全国各类粮食经营主体累计收购中晚稻1.05亿吨,创历史新高,2023年同期为6627万吨。新稻被大量收购,农户手中余粮大幅下降,部分地区新稻供应有所偏紧。二是最低收购价稻谷收购量同比大增,截至2月28日预案执行期结束,最低收购价稻谷收购量711万吨,同比大增600多万吨。因中晚稻收购和托市收购同比大幅增加,农户余粮快速下降,国内稻米市场供应压力同比大幅减轻,推动国内稻米市场稳中有升。
经过一季度的上涨,主产区稻谷基本上都高于最低收购价,春节后也基本没有收到托市稻谷,目前稻米市场价格已处于相对合理区间,为全年稻米市场的运行开了一个好局。
稻谷最低收购价稳中略有上调
2024年,国内稻米市场虽然走势较弱,但与小麦、玉米市场相比走势仍属稳健,因而,其与小麦、玉米的比价也持续回升,稻谷种植比较效益相对有所提升。预计2025年稻谷种植面积可能稳中略有回升,主要是双季稻种植面积可能小幅增加,而大米需求可能继续减少。稻谷供大于求的压力可能会有所加重,但在综合施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撑下,2025年下半年稻米市场可能会有一定表现。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站上1.4万亿斤,主粮储备更加宽松,对粮食市场的调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综合施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这是20年来首次,比之前单纯依靠最低收购价来被动托市更加灵活,也将更加有效。
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就是价格要在消费者买得起、生产者得到一定利益刺激的两种需求间实现平衡。而最低收购价的政策定位是保本兜底,就是以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为导向,将定价水平锚定粮食生产成本,确保农民种粮不亏本、卖粮不困难,以此促进粮食价格由市场形成。要使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就要采取市场化、储备调节等多元化调控手段。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2025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斤1.28元、1.29元和1.31元。其中,早籼稻价格比2024年上涨0.01元/斤,连续6年上调,中晚籼稻和粳稻价格保持平稳。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稳中上调,并将是稻谷收购价格的最后底线。
稻谷种植面积有望稳中略增
2024年,稻谷与小麦、玉米的比价全面回升,种植效益相对较好,预计2025年农户种植稻谷的意愿将有所提升,稻谷种植面积将平稳增加。早籼稻价格已成为三大粮食中价格最高的品种,预计早籼稻种植面积将小幅增加。若年景正常,2025年我国稻谷总产量可能稳中略增,其中早籼稻面积、产量小幅增加的可能性较大,但受再生稻影响,早籼稻增产潜力也较有限。
大米市场需求可能继续减少
近几年来,我国口粮大米需求一直呈下降趋势,预计2025年仍将难以改观。
一是人口下降影响。2022年以来,我国人口连续三年减少,同时人口老龄化持续加重,口粮需求自然会减少。加上食物需求多样化等直接减少了口粮大米需求,后期大米口粮需求减少趋势预计难改,甚至将面临人口下降和人均大米需求下降的双重压力。
二是部分人群因追求健康而主动减少碳水的摄入,作为口粮的大米需求自然会下降。
三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由于楼市低迷,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减少,加上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生产的大量推广,工人劳动强度大幅下降,也将导致大米需求持续下降。
四是稻米替代需求料将下降。由于玉米价格下降较快,与稻谷的价差进一步拉大。预计稻米作为饲料和食品工业的原料需求将减少。
五是食物多样化也将减少大米需求。为改善我国粮食供应偏紧的状况,国家一直鼓励实施食物多样化,并多次将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食物来源多元化,也将减少口粮大米需求。
今年我国大米进口或将增加
美国农业部4月供需报告显示,2024/2025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为5.36亿吨,较上月上调310万吨,主要原因是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的产量上调。其中,印度大米产量预计达到创纪录的1.47亿吨,较上月上调200万吨,同比增长6.7%。这将是印度大米产量连续第九年增长,也是印度大米产量首次超过中国,使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米生产国。全球大米消费量预计为5.321亿吨,较上月上调140万吨,主要原因是部分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消费上调。全球大米贸易量预计为创纪录的5973.4万吨,较上月上调220万吨,主要原因是印度出口上调至创纪录的2400万吨。全球大米期末库存预计为1.832亿吨,较上月上调170万吨,主要原因是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的库存上调。
由于全球大米产量再创历史纪录,贸易量增加,库存增加,市场供应压力增大,近期国际大米价格继续下跌。4月11日,泰国大米(5%破碎率,下同)出口FOB报价399美元/吨,周环比回落13美元/吨,创下三年多来新低;越南大米出口FOB报价401美元/吨,周环比持平;印度大米出口FOB报价378美元/吨,周环比回落6美元/吨;巴基斯坦大米出口FOB报价393美元/吨,周环比持平。国际米价持续下跌,大米进口成本继续下降,对国内稻米市场的冲击将增大。
2022年我国大米进口达到创纪录的619万吨,此后,因国际大米价格大幅上涨,国内大米进口连续两年下降。2023年我国大米进口仅为263万吨,同比大减356万吨,降幅高达57.5%。由于2024年前期国际大米价格仍然偏高,我国大米进口同比继续大减。2024年我国进口大米166万吨,是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期出口大米111万吨,同比减少49万吨。
随着国际大米价格大幅下跌,国际大米在我国市场的竞争力也随之提升。由于国内外大米价差较大,预计今年我国大米进口将增加。
稻谷收购价或保持合理区间
2025年,在我国稻谷产量可能稳中略增、稻米需求预计减少、大米进口预计增加的情况下,我国稻谷供应预计将继续改善,年度结余可能小幅增加。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3月份预计,2024/2025年度国内稻谷食用消费同比下降0.9%,稻谷饲用、种用和工业用消费同比将下降11.6%。预计2024/2025年度全国稻谷结余1292万吨,比上年度增加735万吨,市场供应压力同比显著增大。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综合施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稻谷收购价保持在合理区间,预计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的可能性将大幅下降,或许会在个别省份启动,但即使启动,托市收购量也将大幅下降。
最低收购价稻谷销售将增加
2024年国内稻米市场总体偏弱,政策性稻谷成交大幅萎缩,全年仅成交19万吨,较上年的341万吨大减322万吨,减幅94.4%,是开展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以来成交最少的一年。
由于2024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启动范围较上年增加,托市收购量同比明显增加,农户手中余粮同比大幅下降。加上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可能推升物价,预计2025年市场主体持粮待涨心理增强,2025年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成交量高于上年的可能性较大。
三大稻谷比价或将继续调整
2024年,因早籼稻需求旺盛、价格走势最强,成为三大稻谷品种中价格最高的品种,粳稻则一度成为价格最低的品种。随着近几年粳稻种植面积持续调整,南方双季稻种植面积增加,预计粳稻比价将会出现提升,最终仍有回归到最高位置的可能。而早籼稻价格也将会在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低价大米大量进口的冲击下走低,后期早籼稻与中晚稻的比价将回到历史均值附近。
稻米市场重心可能小幅上移
综合分析,2025年二季度,随着地方储备稻谷轮换和政策性稻谷销售进入高峰,叠加高温高湿季节到来,国内大米需求将继续减弱,预计稻米市场将继续调整,但随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效应的显现,稻米市场或提前探底回升。
三季度新季早稻上市,预计产量将小幅增加,大米进口同比也将增加,加之上年早稻收购价格较高,预计新早稻上市后收购价可能平开或小幅低开,局部或出现短暂的脉冲上涨行情,总体走势或弱于上年,但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的可能性不大,或将连续五年无需启动预案。
新季中晚稻集中上市前,稻米市场走势可能相对较强;集中上市后,由于产量可能增加,在大米进口增加的情况下,新季中晚稻价格承压,个别省份或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但在综合施策支撑下,后市看涨预期可能增强,稻米市场走势可能强于上半年,也将强于上年同期,市场重心预计将高于上年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