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观察

首页 > 市场信息 > 市场观察
2018年陕粮市场观察第11期
发布时间:2018-12-18     作者:huangxin      浏览量:364       来源:      分享到:
小麦市场分析
麦价走势稳中偏弱运行 临储小麦成交量下降
        全国小麦生长情况:截止12月14日,新疆、西北地区东北部、华北大部、山东大部、河南北部冬小麦进入越冬期;陕西南部、河南南部、江淮、江汉和西南大部处于三叶至分蘖期。苗情监测结果表明,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24%、74%,一类苗较上周增加5个百分点。
        现货市场:11月份,主产区小麦价格整体延续高位运行。由于市场高质量小麦流通不多,加之新陈小麦价格基本接轨,用粮企业竞价采购增加,国家政策性小麦竞价销售较上年同期活跃。由于小麦市场高质量粮源流通同比偏紧,且将迎来一年一度的需求旺季,当前市场小麦价格与竞价销售粮到厂成本不断缩小,企业对政策性小麦认可度不断提高,粉企阶段性备库增加。
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显示,截止12月14日,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白麦交易均价2458元/吨,周比下跌2元/吨。
        12月13日,河北衡水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格为2500元/吨,河北邯郸地区为2540元/吨;河南新乡地区为252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为2510元/吨,山东德州地区为2530元/吨;均较上周同期下跌10-2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为2500元/吨,安徽宿州地区为2480元/吨,与上周同期持平。监测显示,当前华北地区普通小麦价格在2500-2540元/吨,相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00元/吨。
图1 国内普通小麦平均价格图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12月份供需报告显示,预计2018/19年度美国所有小麦的期末库存为9.74亿蒲式耳,高于平均预测的9.61亿蒲,低于2017/18年度的10.99亿蒲式耳。预计全球小麦年终库存2.681亿吨,高于平均预期的2.664亿吨,较去年创纪录的2.799亿吨减4%。报告数据整体泛善可陈、中性偏空。
        最低收购价政策落地,对市场指导意义重大:随着11月16日,国家公布了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收购价格为2240元/吨,较2018年下降60元/吨。我国下半年度小麦收购低价连续第二年下调符合市场预期,体现了未来我国对小麦调整方向,即鼓励优质小麦订单化种植,对明年新季小麦市场影响重大,对小麦市场化程度继续深化。
        后势分析:预计后期国内买家整体仍将围绕国家临储小麦采购成本波动,但部分区域及质量较好的小麦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建议市场主体理性看待当前国内麦价走势,切勿盲目持粮看涨。
临近面粉购销旺季,市场需求逐步好暖。除去市场余粮、国储竞价销售的影响因素外,制粉企业产品价格波动与走货情况也对小麦价格产生一定影响。随着后期元旦、春节的临近,市场面粉需求将会逐步趋旺,制粉企业小麦需求增加,新一轮的补库采购将会陆续启动。尽管面粉消费季节性变化已不十分明显,但节日的市场需求相对还是会有所增加的,因此,节前制粉企业小麦阶段性采购的增加,会对当前小麦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提振作用。
        陕西市场:当前,冬小麦处于苗期至分蘖期,各地要因地制宜做好越冬期田间管理。
近期我省小麦价格幅度较小,整体呈平稳态势。2018年11月份至今,我省成交国家临时存储进口小麦18,988吨。宝鸡地区普通小麦国标二等收购价为2480元/吨。
 
 
玉米市场分析
玉米市场冲高下调 贸易摩擦决定未来走势
        一、现货供给 
        (一)国内市场:东北产区冲高回落华北稳中略降
图2 近期全国玉米价格走势图
        11月末,国内玉米市场仍是“涨”声不断,特别是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俨然成为粮价上涨的“急先锋”,部分企业收购价格一度触及1900元/吨大关。受此带动,北方港口优质玉米到港价格再涨20-30元/吨,达到1920-1950元/吨,平舱价格1970-2000元/吨。12月份以来,国内玉米市场不断传来“下跌”声音。一方面,天气逐渐降温,潮粮存放难度加大,部分农户出售意愿有所增强,进而促使新货上量增加。另一方面,年关临近,市场预期新粮集中上市高峰或将来临,加之中美贸易关系缓和增加进口玉米预期,企业继续提价意愿有所减弱。
        12月初,持续“疯涨”的东北产区玉米价格首先进入下跌模式,并带动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同步回落。截止目前,辽宁锦州港14%水分玉米收购价1908-1928元/吨,较上周末下跌10,广东深圳港口14%水分东北玉米成交价格为2060-2080元/吨,与上周末持平。而华北产区玉米价格也因当地天气转好及上量增加而稳中有降。
        收购情况:截至12月1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3103万吨,同比减少944万吨。当前基层惜售持续发酵,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和吉林玉米市场网预估,吉林农户售粮进度同比慢15-20%,辽宁同比慢10-20%,黑龙江同比慢7-10%,东北四省区同比慢10%。较去年同期,东北三省一区约有1000万吨新粮未流向市场,惜售情绪可见一斑。
        (二)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方面,中美达成贸易战休战协议,提振农产品市场人气。美国农业部在12月份供需报告中预计全球玉米期末库存为3.088亿吨,高于上月预测的3.0751亿吨,报告中预测我国玉米产量为2.23亿吨,高于我国预测数据。美国农业部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6日的一周,美国2018/19年度玉米净销售量为903,200吨,比上周低了23%,比四周均值低了14%。不过本年度迄今为止,美国玉米出口销售总量已达2765.0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6.3%。
        2018年12月14日当周,全球饲粮价格下跌,主要原因是油籽市场冲高回落以及美国农业部12月份供需报告利空带来的压力,加上美元汇率走强,国际原油期货大幅下挫。
        12月14日当周,中国买家开始入市购进了113万吨大豆,这则消息一度引发豆价大涨,创下四个半月来的最高水平。但是随后豆价回落,振荡下行,因为中国的采购数量远远低于预期水平。这进而也拖累了玉米市场。但有报道称,中国下一步可能在1月份采购多达300万吨美国玉米,这给玉米市场提供潜在支持。
        二、期货市场
图3 近期玉米期货走势图
        自本月初G20峰会上中美两国元首见面会谈后,中美贸易摩擦缓和。受此因素影响,玉米期货各个合约均有100—200元/吨的跌幅,其中远月合约跌幅大于近月合约。目前玉米现货价格有企稳迹象,而玉米期货远月合约偏弱运行,预计短期玉米市场以近强远弱,远月以振荡筑底的走势为主。目前C1905合约已经贴水港口收购价,短期继续大幅下跌概率较小,不建议去做空玉米期货,以观望为主。
        12月14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2018年3月玉米期约比一周前下跌0.75美分,报收384.75美分/蒲式耳。美湾2号黄玉米报价为每蒲式耳430.75美分,比一周前上涨0.75美分。中国大商所2019年1月玉米期约结算价收报1,880元/吨,比一周前上涨10元。
        三、市场供需
表1 中国玉米供需平衡表(来源:中国农业部供需报告)
        中国农业部供需报告12月预测,2018/19年度,中国玉米产量2.15亿吨,维持上月预测数不变。中国玉米进口250万吨,比上月预测数调增100万吨。中国玉米消费量2.51亿吨,比上月预测数调增500万吨。其中,玉米饲用消费15650万吨,比上月预测数调增500万吨,主要是对澳大利亚进口大麦反倾销立案调查,以及对美国高粱进口下降,将提振玉米饲用消费。预测2018/19年度产需缺口继续扩大,库存结余变化量减少3331万吨,较上月预测大幅增加。近期国内玉米将进入集中售粮期,市场供应量增加,市场价格将有所回落,但幅度不大,全年产区批发均价仍将维持在每吨1700-1800元区间。
        饲料养殖:非洲猪瘟疫情继续,猪价“北弱南强”

表2 近期禽畜产品价格对比表
        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2018年12月7日—2018年12月13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04.49,比上周上升2.10个点,比去年同期上升4.12个点。本周畜禽产品猪肉、羊肉、牛肉、鸡蛋和白条鸡与上周相比,变化幅度在-0.6-1.8%之间。
        最新数据显示养殖量持续回落,生猪存栏环比下降0.7%,同比下降2%;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1.3%,同比下降6%,同比降幅较之10月扩大。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12月12日发布,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和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非洲猪瘟疫情持续扩散,国家的生猪饲养主要产区均有发现。疫情严峻,生猪调运受阻,生猪价格持续维持“北弱南强”局面。虽然目前南方到了制作腊味习俗季节,但是猪价上涨仍然不太明显,阻力较大。
        深加工:受原料价格下跌影响,淀粉价格维持偏弱态势
东北地区淀粉价格2420-2520元/吨,整体表现稳定。华北地区淀粉价格2550-2640元/吨,部分企业淀粉报价小幅下调。受原料玉米价格下跌影响,淀粉价格出现偏弱震荡,下游签单积极性不高。进入冬季,环保到了严查时期,企业开工率有所下滑。后期关注下游走货及企业库存情况。
        四、陕西地区
        据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网站发布,截至12月10日,全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8年新产玉米54.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3.9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8.1万吨,占收购量的33.4%。
        企业收购价格:宝鸡市1780-1960元/吨,咸阳市1900-1960元/吨,铜川市1720-1900元/吨,渭南市1840-1900元/吨,榆林市1460-1780元/吨,汉中市1860-1960元/吨,商洛市1720-1840元/吨。
        五、后期展望
        12月开始,产区玉米上市进度有所加快,中美贸易战有望和解,非洲猪瘟疫情仍在持续发酵,受此影响,市场主体看涨心态收敛,国内玉米价格出现回调。但长期来看,影响国内玉米市场的最大的因素仍为中美贸易摩擦情况,但其情况尚未明朗,而多方分析数据体现出来的产需缺口的扩大将为玉米市场大行情持续托底。
        从种植成本来看,今年受到地租涨价和玉米生产者补贴下降影响,东北地区每亩生产成本增加300元左右,而目前东北地区企业收购均价只是较略有增加,因此目前东北地区现货价格并不存在严重的高估的情况。
        综合来看,玉米价格下调有限,在中美贸易摩擦冷热未定的情况下,近期或将以小幅震荡为主,另外仍需继续关注非洲猪瘟疫情况。
稻米市场分析
托市范围扩大新稻价格坚挺
        一、国内价格
        目前早籼稻市场余量偏少,主要来源于最低收购价竞价交易,但是成交率持续偏低,成交价格也一直低位运行。中晚稻市场由于多数主产区已启动托市收购,逐渐进入“托市行情期”,价格整体坚挺。而粳稻由于托市启动省份较少,市场化收购力量不足,价格窄幅波动。
        陕西市场
        陕西省目前中晚籼稻收获已基本结束,同时,新季稻的上市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据监测,陕南地区中晚籼稻的企业收购价格为:汉中市1.28-1.40元/斤,安康市1.00-1.40元/斤。
        主产区市场
        籼稻:早籼稻目前的交易集中在最低收购价竞价交易。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统计,11月份国家累计向市场投放政策性早籼稻 353.68 万吨,成交 4.63 万吨,成交率 1.31%,较上月略有增加。分年限来看,11月份国家累计向市场投放 2013-2014 年产早籼稻 152.62 万吨,成交3.1万吨,成交率 2.03%,其中成交稻谷主要来源于2014 年产;11月份国家累计向市场投放 2015-2017 产早籼稻 201.06 万吨,成交1.53 吨,成交率 0.76%,其中2015 年产稻谷成交居多。
        截止目前,中晚籼稻主产省均已启动托市收购工作,整体收购进度加快,价格坚挺,向托市价靠拢,政策市明显。
 
 数据来源:中华粮网
表3 11月末全国主要粮油市场稻米交易价格表
        粳稻:粳稻托市收购价下调较大,今年为1.30元/斤,较上年下跌0.20元/斤。农户惜售心理较强,故托市价的指导作用弱化。一方面,粳稻整体收购量持续缓慢增加,但与上年同期相比,收购进度偏慢;另一方面各地储备库入库要求较高,采购较为困难,只能通过提价来完成采购需求。粳稻整体价格呈窄幅波动运行。
        大米:新季大米大量上市,供需宽松,米价上行乏力,呈低位运行态势。
        二、国际价格
        据曼谷FOB报价,泰国100%B级大米报价为422美元/吨,较上周同期持平,较上月同期跌9美元/吨,较上年同期涨3美元/吨。据胡志明市FOB报价,越南破碎率5%大米报价为398美元/吨,较上周同期跌12美元/吨,较上月同期跌17美元/吨,较上年同期跌2美元/吨。
        我国大米与去年相比,进口减少出口增加。据海关最新数据统计,10月份我国进口大米26万吨,环比增加4万吨,增幅18.2%;同比减少3.6万吨,减幅12.2%;1-10月累计进口大米249万吨,同比减少77万吨,减幅23.6%。10月份我国出口大米18.7万吨,环比增加1.2万吨,增幅6.9%;同比增加9.6万吨,增幅105.5%;1-10月累计出口大米155万吨,同比增加57万吨,增幅58.2%。
        三、后市分析
        籼稻:后期早籼稻仍以最低收购价竞价交易为主,但市场对早籼稻的需求有限,预计早籼稻价格持续偏弱运行。
        粳稻:伴随着粳稻上市量逐渐增加,一方面农户的惜售心理较强;另一方面托市价下调,预计后期市场价格的指导作用更加明显,呈稳中上涨运行。
        大米:供大于求的根本矛盾没有解决,在大米需求旺季尚未到来之际,后期大米市场行情难有好转,预计价格将延续平稳偏弱的走势。
油脂油料分析
大豆全线价格调整 菜籽全线有望企稳反弹
        一、豆油
        产区情况:11月东北地区新豆陆续上市,月初东北国储大豆轮换收购开始启动,国标三等大豆收购价为3700元/吨,东北产区新季大豆收购活动逐步启动。受早霜冻害优质豆源减少,三等豆源多的地区收购库点少,收购主体压价,关内大豆行情下跌等因素影响,截止12月初临储三等大豆收购价经历了3次下调至3580元/吨,市场对后市失去看好心理。年末豆农还贷压力、企业资金循环压力加大,提升了中小商户售豆情绪,而持有优质豆源的产区大户多以“优质优价”的心理继续观望,本月东北产区市场整体购销平稳。
        河南许昌、漯河境内部分贸易商前期“抢豆”囤积的豆源入仓时水分偏大,出现“发烧”劣变的现象,销售面较窄。沿淮大豆产区及外围的江苏、山东、河北各地均出现“难收难卖”的现象,市场交易清淡:一方面目前除运输费率差异外,产区间质量基本平衡,同类豆源价差较小,市场选择空间广泛,农户受低价差影响“惜售”加剧;另一方面,今年11月叶菜类、茄果类、根茎类蔬菜供应充足,居民对豆制品购买力明显低于往年,市场消费乏力;东北地区新季豆价格连续下调,市场观望情绪加重,促成了“难卖”的现象。
        产区价格:截止12月初,东北产区商品豆价格稳定。内蒙古阿荣旗、扎兰屯蛋白含量39%-40%的统货塔选豆装车价在3600-3720元/吨之间;黑龙江同类豆源除运输优势区域价格在3640元/吨左右,其他运输不便地区价格多在3580-3600元/吨,蛋白含量40%-42%的优质豆和塔选分离大粒豆装车价在3800-3900元/吨,部分品种装车价在3900-4000元/吨之间。

图4 全国三等油用大豆平均价格走势图(单位:元/吨)
        河南产区出现劣变的豆源经过再次筛选,装车价多在4100-4200元/吨之间,质量略好的装车价在4160-4240元/吨之间,因利润微薄,商户弃收增多;安徽阜阳、亳州单比重或抛筛豆源主流装车价在4240-4300元/吨之间;江苏盐城、南通、连云港、徐州各地价格出现明显下调,“杂花豆”装车价在4360-4400元/吨之间。“腐豆”“翠扇”因产区量小,价格回调有限,装车价在4900-5040元/吨之间;山东济宁、鱼台价格稳定,装车价在4320-4360元/吨之间。菏泽、梁山、东营等地运费较高,出货平淡,装车价在4240-4300元/吨之间。
        进口情况:11月份,我国进口大豆538.4万吨,较上月减少153.6万吨,环比减少22.2%。1-11月共进口大豆8231.2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598.8万吨,减少了4.3%。截止12月初,进口大豆港口分销报价:广东黄埔港、上海港、江苏南通港、山东日照港、天津港均为3500元/吨,大连港3520元/吨,港口分销豆平均报价3503元/吨,较11月初下跌53元/吨,跌幅1.5%。
        豆油价格:11月,国内豆油现货价格在月初急跌后,中旬止跌趋稳,下旬小幅回升,整体价格下跌。目前国内豆油库存处于历史高位,需求不振,大连豆油期价跌又跌破重要支撑关口令现货价格持续承压。据监测,截止月末,全国主要油厂豆油库存约为180万吨,较上月同期减少8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20万吨,较近3年同期均值增加55万吨。截止月末,国内沿海地区主要油厂一级豆油报价:山东日照540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160元/吨;广西防城港534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160元/吨;河北秦皇岛540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200元/吨;天津531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390元/吨;辽宁大连536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210元/吨。
        豆粕价格:11月国内豆粕现货价格受不断攀升的库存和猪瘟影响持续下跌。截止月末,豆粕全国库存累计约98.4万吨,较上月增加2.4万吨。月末沿海43%蛋白豆粕现货价格集中在3180-3300元/吨,月环比下跌300-320元/吨。
        豆油期货价格:11月,国内豆油期货价格持续下跌。截止到12月14日,大商所豆油主连合约收盘报5354元/吨,较11月初下跌280元/吨,较年初下跌426元/吨。

图5 大商所豆油主连合约11月走势图
        后市分析:12月2日根据美国白宫发布的官方新闻稿,中美两国领导人就贸易问题达成重要一致,中国同意从美国进口大量农产品,其中农产品的进口立即进行。消息确定后,期货市场反应平平,对G20峰会上两国领导人很有可能达成一致的预期已释放完毕,豆一、豆油、豆粕主连价格均在10月中旬即开始出现持续下跌。国内最终能进口多少大豆,还视双方90天内达成的协议内容而定,中美贸易关系未来或将在合作中不断摩擦,那么大豆进口必定不会一帆风顺。
        目前国内大豆季节性供应压力和需求不振,随着贸易谈判的逐步深入,明年大豆供给或呈宽松态势,国内大豆价格短期内将持续承压。近年国内对肉蛋奶的需求刺激了养殖业的扩张,进一步推进了油籽压榨产能的增长,油脂转为压榨的副产品,在食用需求不及蛋白需求增速的背景下,油脂市场供应过剩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目前豆油库存处于历史高位,随着低蛋白日粮新规的推行和生猪疫情的影响,豆粕增速降低将有助于豆油去库存的压力,但在需求没有明显提升的背景下,豆油价格或将继续维持疲态。目前大约85%的豆粕用于家禽和生猪饲养,持续发酵的猪瘟疫情将对饲料需求产生深远影响,豆粕价格短期内或将继续调整。
        二、菜籽油
        菜籽价格:本月国产油菜籽流通量较小,价格平稳,小机榨油厂不愿提价收购,经销商也不敢惜售挺价,供需稳定。截止11月末,安徽凤阳菜籽(水杂13%,含油36%)收购价为2.5元/斤;江苏兴化菜籽(净货,水杂9%,含油39%)装车价2.43元/斤;内蒙古海拉尔新菜籽(水杂11%,含油42%)装车价2.15元/斤;新疆伊犁新菜籽(水杂9%,含油38%)贸易商收购价为2.1-2.15元/斤;青海互助新菜籽(水杂10%,含油37%-38%)净货收购价为2.3元/斤。截止月末,国内沿海进口油菜籽总库存约39.6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8.4万吨增加了58.7%,库存充裕。
        菜籽油价格:11月菜籽油现货价格继续下跌,但跌势明显放缓。1-10月国内菜籽油进口量同比增加了55%,加上定向销售和竞价销售的临储菜籽油,国内供应充足;持续下跌的豆油也拖累了菜籽油价格跟盘向下。截止月末,两广及福建地区菜籽油库存增加至15.96万吨,较去年同期的9.69万吨增加64.7%,处于5年同期最高水平。华东地区油厂菜籽油库存约为45万吨,为5年来最高水平。截止月末,广东东莞油厂进口四级菜籽油出厂报价为6270元/吨,较上月下跌120元/吨;广西防城港进口四级菜籽油报价6250元/吨,较上月下跌100元/吨;湖北荆州进口四级菜籽油报价6500元/吨,价格稳定;四川成都进口四级菜籽油报价6580元/吨。
        菜粕价格:本月菜粕价格延续弱势震荡,利空频出。一方面,天气转凉,水产养殖进入传统淡季,冬季为禽流感高发期,均影响菜粕需求;另一方面,油菜籽库存充裕,印度菜粕禁令取消,更多廉价菜粕将涌入国内市场。需求不振供,供给却较为充足,令菜粕价格继续承压。截止月末,两广及福建地区菜粕库存小幅增加至3万吨,虽库存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下游提货速度放缓,需求疲软。截止月末,广西防城港普通蛋白菜籽粕出厂报价为220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300元/吨;广西钦州218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350元/吨;广东湛江218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400元/吨;江苏无锡236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150元/吨;辽宁营口235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250元/吨。
        菜籽油期货价格:截止到12月14日,郑商所郑油主连合约收盘报 6592 元/吨,较11月初上涨57元/吨,较年初上涨54元/吨。豆菜油期差由上月的935元/吨,继续扩大为1238元/吨。

图6 郑商所郑油主连合约11月走势图
        后市分析:由于国产小机榨菜籽油价格较高,进口菜籽油价格波动对国产小机榨菜籽油冲击不大,对国产油菜籽冲击也较小,短期内油菜籽价格或将保持稳定。
目前国内植物油整体库存高位运行,菜、豆油期差持续扩大,将会产生明显的替代效用,豆油价格仍将会制约菜籽油的表现。但受四季度油菜籽供应缺口的担忧、即将进入传统消费旺季和小包装菜籽油仍受市场青睐等因素,菜籽油较强的基本面将有助于现货价格的回暖。
        随着国产油菜籽的逐步消耗,市场预计四季度原料供应将会出现缺口,若未来沿海库存下降过快,进口数据不及预期,菜粕价格将会止跌反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西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版权声明)